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武汉站专场招聘活动现场。摄影:秦楼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武汉站)系列评论之四
□仲阳(武汉大学)
湘江之畔的求贤若渴,与江城武汉的青春朝气,在此刻交汇。这场跨越省界的才情相约,正书写着中部地区人才流动的新篇章。10月25日,武汉迎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专场招聘活动。这场在九省通衢之地举办的人才盛会,不只是湖南引才战略的重要一环,更是中部地区人才生态重塑的关键节点。从上海、北京、西安一路走来,湖南的引才列车驶入武汉——在这座高校云集、英才辈出的城市,开启一场与青春的对话,与梦想的相约。
招聘活动远不止“招聘”。湖南以省领导亲自挂帅的高规格阵容,携优质岗位奔赴湖北,展现的并非仅仅是一省之“求贤”,亦是一种区域协同的格局与气度。中部崛起战略正深入推进,“两湖”同饮一江水,同在长江经济带共舞。从湘江之滨到东湖之畔,不仅是一场人才交流,更是一幅区域共兴的生动画卷。
湖南引才之诚,在于行动之先。从“坐等上门”到“主动出击”,从“岗位招聘”到“城市推介”,湖南正以开放之姿重塑政府与人才的关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无数青年学子踌躇满志,身负绝技,只待有一个鱼跃龙门的机遇。锥处囊中,自锋芒毕露。用人单位拿出最具竞争力的岗位,政策制定者面对面答疑解惑——这种“上门服务”式引才,正是湖南对人才格局深刻变化的回应。在人才流动更趋自主的今天,唯有以心换心、以诚待才,方能赢得青年青睐。
湖南的底气,源自扎实的产业根基与清晰的发展定位。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湖南覆盖40个;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实力雄厚;文化创意产业亦崭露头角。从“硬实力”到“软实力”,湖南的产业版图宽广多元,每类人才都能找到用武之地。从国家战略层面看,湖南在“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布局中占据要冲。随着沿海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湖南凭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与坚实的产业体系,正迎来新的发展红利,为青年学子创设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政策的温度,是湖南引才留才的另一重保障。以“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为吸引点,塑造出独具特色的人才磁场。长沙连续17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合理的房价与蓬勃的城市活力交织,为青年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土壤——既能逐梦前行,又不被生活重负所困。从创业基金、担保贷款到孵化基地、导师指导,湖南正在为青年人才构建全周期、全链条的支持体系。尤其是面向大学生创业推出的“七个一”举措,从资金到平台层层加码,让创业者既能轻装上阵,又有坚实后盾。与单纯的物质补贴相比,这种系统化扶持更显长远与稳健。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自古“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湘精神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与当代青年的理想追求高度契合。当外地学子踏上这片土地,他们不仅在寻找机会,更在共鸣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样的文化吸引力,往往比经济条件更能凝聚人心。江城武汉,作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教基地之一,百万大学生人才荟萃,是名副其实的人才富矿。湖南此行赴汉,不仅是诚邀英才,更是推动两省协同发展的务实之举。从黄鹤楼到岳麓山,从东湖到湘江,这场跨越省界的才情之约,必将为中部地区的人才一体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湖南的引才之路,是一条以诚意叩击心扉、以实绩留住脚步的坦途。当“惟楚有材”的历史底气,遇上“于斯为盛”的时代担当,这片曾孕育屈原求索精神、承载贾谊忧国情怀的潇湘热土,正在新一轮人才潮涌中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对于武汉高校的莘莘学子而言,这场周末的相逢,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求职选择,更是一封来自三湘四水的邀约。愿每一位怀揣梦想的青年,能于此听见时代的召唤,在湖湘大地上,写下属于自己的隽永注脚。
相关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仲阳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68/15377984.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