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椒评论丨湘鄂携手,让人才流动变成发展“加速度”

来源:红网 作者:李豪飞 编辑:汪敏星 2025-10-24 17:16:41
时刻新闻
—分享—

9aac8e231a854db1a768a94749dd8dc1 (1).jpg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武汉站)系列评论之三

□李豪飞(湖南大学)

十月的武汉,桂香馥郁,东湖碧波粼粼;八百里洞庭,秋潮涌动,湘水拍岸声声催征。10月25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武汉专场招聘活动将于武汉大学竹园体育馆拉开帷幕。这场跨越湘鄂两省的招才引智盛会,携400余家湖南省优质企事业单位、1.4万个优质岗位而来,不仅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更成为湖南以开放姿态吸纳人才、推动中部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与以往“广撒网”式的招聘不同,湖南此番亮出了颇具巧思的“1+3”新模式:一场高规格推介会打头阵,配套大型现场招聘、座谈交流(校企合作对接)、创业政策宣介(项目路演)三个分项活动,以实现“岗位供给”“职业规划”和“创业支持”的多元化目标。现场不仅有省领导带队递出“橄榄枝”,还从省情展示、文旅体验等方面,让学子们触摸湖南的“温度”,从多重视角了解湖南、认识湖南、爱上湖南。

这种引才策略表现出湖南不仅满足于“摇人”的数量,更聚焦“留人”的质量,通过政策体系贯通职业生涯从见习实习到创业孵化全周期,服务场景从薪资保障到文化认同覆盖生活发展多维度,真正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以城留才”的良性循环。为留住人才,湖南政策“工具箱”的创新尤为亮眼:既有“来湘一张床、在湘一间房、留湘一套房”的安居保障,也有“背着双肩包就能创业”的全流程服务。这种从人才招引到个性发展全程“精准滴灌”的政策设计,回应了高端人才的“发展焦虑”,有助于化解青年学子的“起步难题”,让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在湖南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土壤。

湖南对湖北学子的吸引力,绝非仅靠岗位数量堆砌。从岳麓书院“惟楚有材”的古训,到毛泽东“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从“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群体性格,到近代“无湘不成军”的历史记忆,都体现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这种穿越千年的文化基因,正构成了湖南最独特的人才吸引力。湖南也将厚重文化与现代活力完美融合于湖南产业发展的沃土:湘江两岸的烟火气与岳麓山的书卷气交织,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的数字浪潮与三一重工的“国之重器”共鸣,青年在此既能触摸历史的厚重,又能拥抱未来的可能。

荆楚人才选择将湖南作为逐梦的新起点,不仅因为潇湘大地文化魅力与城市活力融合产生的独特吸引力,其产业机遇的“硬支撑”同样关键:会上过万的优质岗位覆盖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赛道,精准对接湖北高校在机械工程、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先进制造业全国领先、文化创意品牌响亮、改革开放活力在湖南肆意迸发,为人才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的机遇。长沙工程机械集群规模领跑全国、湖南卫视文化IP辐射全国……这些“看得见的发展前景”,是消除青年来湘发展顾虑的一针强心剂。

这场招聘会的意义,不仅在于湘鄂两省的人才对接,更是一份区域协同的中部答卷。作为长江中游同频共振的“兄弟省份”,湖北的教育资源与湖南的产业基础天然吸引。当荆楚学子扎根潇湘大地,两地的“人才势能”将转化为“发展动能”,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在国家“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下,湘鄂通过人才共享打破地域壁垒,以“人才链”串联“产业链”与“创新链”,既为本地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洞庭波涌连荆楚,湘江潮涌聚英才。青春梦想遇见发展热土,人才流动呼应区域协同,这场洞庭两岸的人才盛会,既是湖南向广大学子递出的“诚意之约”,更是中部地区携手共进的时代缩影。我们期待这场盛会能为更多青年才俊打开通往理想的大门,我们也相信,更多“双向奔赴”的故事,将在潇湘大地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李豪飞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68/153778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