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团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补助资金11.6亿元,已有36.51万张养老消费券发放到失能老年人手中。截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比15.6%。在此背景下,银发经济不仅是保障民生的重要课题,更是激活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机遇,推动其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26项具体任务,再到2025年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中央财政补贴与养老消费券的发放,正是政策精准发力的生动体现。这不仅缓解了失能老年群体的照护难题,更通过杠杆效应激发市场活力,引导社会资源向养老服务领域集聚,为银发经济筑牢制度根基。
需求升级激活银发经济内生“动力源”,随着养老金支出规模逐年扩大,以及60后等新老年群体步入退休生活,老年消费正从基础生存型向多元发展型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基础照护领域对专业失能护理、居家服务需求迫切;健康管理领域渴望中医理疗、智能监测等多元化服务;精神消费领域则催生了老年大学、非遗体验、康养旅游等新兴需求。有数据显示,超半数的老年人愿意为健康养生与文化体验融合的产品买单,2025年老年旅游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万亿元,充分展现了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
产业创新是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面对升级的需求,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产业迭代。比如,模式创新上,多地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中医馆等资源,构建“医、养、乐”融合的服务体系,并创新推出“养老合伙人”模式与“医养绿通”服务;乡村农文旅融合让老年人在田园中颐养身心。技术创新上,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与三甲医院的快速连线,适老化改造覆盖城市社区,智慧养老设备渗透率持续提升。这些创新既升级了传统养老业态,更延伸出康复辅具、老年智能用品等新产业链条。
当前产业发展仍面临服务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前置服务不足等问题。破解之道在于双向发力。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建设与市场监管,规范服务质量,消除老年消费中的信息壁垒;另一方面,要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兼顾“为老经济”与“备老经济”,推动健康管理、财富规划等前置服务发展。唯有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市场供给适配需求、消费体验安全放心,才能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发展银发经济正是积极应对这一趋势的有效举措。以政策为引领、以需求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必将推动银发经济持续升温,让亿万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更能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能,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黄开团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59/1535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