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婧
当杭州招聘会的AI算法岗展台前排起长队,当深圳产业园区的数字工程师专场座无虚席,当武汉高校的“数字经济+”宣讲会人头攒动,2025年秋招季的热潮中,数字人才的热度格外突出。从人工智能到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从算力基础设施到产业数字化升级,对数字人才的迫切渴求,已从核心技术领域渗透至全产业链,成为各地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共同诉求。这股人才热潮不仅是就业市场的鲜活注脚,更是数字经济加速崛起的有力佐证,打造数字人才新高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业升级的浪潮,直接催生数字人才的刚性需求。数字技术正以不可逆转之势重塑产业形态,5G-A的普及让远程智造成为现实,大模型的突破重构了服务场景,算力网络的延伸激活了数据价值,每一次技术跃迁都伴随着大量新增岗位。数据显示,2025年秋招人工智能相关校招职位量同比增长15.9%,算法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持续领跑。从车间里调试智能设备的技术员,到写字楼中开发算法模型的工程师,从乡村推广数字农业的指导员,到企业布局数字转型的战略师,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数字人才需求,共同绘就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蓝图。
当前,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面临总量缺口,更存在结构性矛盾。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的培育生态。高校正加速优化学科布局,通过建设“数字经济+”特色专业体系,将数字思维与技术知识融入现有学科,构筑适配发展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企业则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如三一机器人科技与高校合作开展“送生进企”活动,将招聘现场搬到生产一线,实现“需求对接—精准筛选—现场面试”的全流程协作,面试通过率达40.5%。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样发力,通过“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帮助劳动者快速掌握数字技能,实现从传统岗位到数字岗位的转型。
人才活力的释放,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全面支撑。吸引、留住、用好数字人才,既需事业平台的牵引,更需政策服务的保障。2024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数字人才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同时 ,地方层面的创新实践更具温度。如昆明呈贡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将数字经济人才纳入通用型人才范畴,提供购房租房补贴、创业贷款与培训补助等;江苏金湖县打造“云端直播+线下对接”立体化服务模式,山西太原推行“互联网直播+线下招聘会”荐岗模式,让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这些政策既解决了数字人才的安居之忧,又搭建了干事创业的舞台,让人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数字经济建设。
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强则经济强。从政策引导到市场驱动,从院校培育到企业锤炼,从个体成长到生态优化,打造数字人才新高地的实践正在各地深入推进。当每一位数字人才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每一家企业都能获得发展所需的支撑,每一个地区都能形成人才集聚的效应,数字人才就会从“紧缺资源”变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王雯婧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59/1535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