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谢小星 江文(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模块化“能力积木”自由拼装、真实项目工坊实战训练、个性化成长路径精准定制——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群创新构建并实践“乐高式”软件人才育训体系,成功破解传统人才培养中模块化缺失、适配性不足与创造力抑制三大难题,为软件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职教方案。
顶层设计——战略引领,筑牢产教融合新生态
专业群精准对接国家职教改革部署与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要求,聚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产业需求—专业调整—人才供给”闭环机制。创新推进“五共五进”产教融合模式,与三六零、拓维信息等企业合作,共建平台、课程、师资,推动技术、项目、资源进校园。同时,牵头组建“全国数智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多元协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格局,为“乐高式”育训体系落地筑牢产教融合生态根基。
图1 专业群产教融合生态
实施路径——“乐高式”三阶赋能,重塑数字工匠培育模式
(一)模块化革命:构建标准化“能力积木”体系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聚焦“创意、建构、编程、合作”4C核心能力维度,将原有课程体系解耦形成156个原子化、标准化“能力积木”。建立“有能力指标、有考核方案、有学时配置、有资源配套”的“四有”标准体系,对“能力积木”实施“监测-预警-迭代”闭环管理,年更新率超30%,确保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
学生自主选择积木组合成个性化学习路径,教师敏捷重组积木开发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更新率超过40%,教学资源利用率达到92%,课程组合从原有3-4种拓展至12种,95.7%的学生认为学习自主性与针对性显著增强,实现“一生一策”的精准培养。
(二)适配性再造:打造真实“项目工坊”生态
专业群与三六零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数智技术—数智工程—数智云创”三级项目工坊体系,推行“课堂工坊化、工坊项目化、项目产品化”教学改革。实施“准入-在坊-评估-流动”动态管理机制,支持学生完成“基础能力拼装→专项技术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构建”的进阶路径。
通过“企业项目池”动态引入数智湖湘展馆等30余个真实项目,将企业场景、案例、流程与评价融入教学。基于“联系-建构-反思-拓展”教学逻辑设计实战教学流程,使学生“像搭乐高一样做项目”,确保86%实训项目源自企业真实需求。
组建“教学名师+技术能手+企业工匠”结构化工坊导师团队,将企业项目拆解为标准化“能力积木”,促进技术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实施“能力积分+项目评审”双轨评价,生成个人能力画像,实现个性化培养。近3年,毕业生高质量对口就业率达82.56%,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5%。
(三)创造力激活:推行“自主构建式”学习
以创新理念为牵引,引导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开展多方案设计与迭代优化,推动其从技术执行者向解决方案设计者转变。学生第三学年进入园区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基于“能力积木”申请创新工单,跨方向组队开发真实项目,累计支撑学生开发创新项目47项,孵化创业团队19个。
构建“教学—实训—竞赛—孵化—转化”五环联动创育生态,将企业痛点作为创新命题,企业导师参与评审与资源对接,推动优秀成果转化。近3年,学生获“互联网+”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16项,拓宽“敢闯会创”的双创教育路径。
成效辐射——凝练标杆经验树立职教新范式
(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树立数字工匠培育新标杆
与多家知名数字科技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定制化工坊,年输送高质量人才超500人,企业反馈学生“上手快、适应强、有想法”。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150余项,其中国赛一等奖5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生态持续优化。
(二)产教融合成果丰硕,构建校企协同发展新生态
建成工信部产教融合型试点院校、长沙市网络安全人才实训基地、“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立项省级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以上在线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1门);建成国家教学创新团队1个,培养国家级名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三)社会服务能力凸显,彰显职教服务民生新担当
牵头制定越南等国家职业标准2个,参与制定工信部教学标准2个。近三年承接横向课题到账经费447.6万元,获专利39项,孵化高新企业24家,技术转化效益超1300万元。依托“雨露计划”年培训村干部1500人,联合社区年培训居民7000余人次。
来源:红网
作者:刘敏 谢小星江文
编辑:张广蓉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97/1525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