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面把握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

来源:红网 作者:管松 陈钦华 编辑:张广蓉 2025-09-29 17:51:59
时刻新闻
—分享—

□管松(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陈钦华(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农村基层党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工作形成的宝贵经验,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立足于巩固长期执政根基的战略全局,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使其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进步的有力法宝。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加快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发展水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基本方略。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对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继而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强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把握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新篇章。

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改革是一定社会为了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而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深刻的改变和革新,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农村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全新的变革和考验,如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智能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农村产业不断向乡村旅游、电商营销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仍有待完善等,只有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才能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系统性动力支撑。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以党组织为核心,优先调整改进党组织的人员构成和职能作用,选优配齐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农村党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优良、业务水平高超的乡村党员力量,消除阻碍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革除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顽瘴痼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能支持。

坚持激发农村社会主体活力是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存在。乡村振兴的实施场域是一个个形态各异、现实具体的乡村,具有各不相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基于此,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乡村实情,从乡村的基础状况和发展需要出发,谋划符合乡村实际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充分调动乡村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价值立场,也是我国农村基层党建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应当注重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科学的教育引导和有效的实践引领,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把乡村群众培养成综合素质良好、物质生活充裕、精神世界富足的人。最后,要持续发挥青年人才和乡贤等其他各类主体的关键作用。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和有力保障,必须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乡村青年人才后备队伍,把人才工作摆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位置,着力引进本地优秀青年和在外乡贤返乡创业,完善乡村青年人才培养服务体系,优化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使乡村成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温馨港湾。

坚持发挥农村社会客体作用是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客体作为外在于主体的具象存在,是乡村振兴的现实导向和有力法宝。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既要坚持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贯彻我国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意涵,又要不断发挥农村社会客体的合力作用。首先,要增强互联网媒介的使用意识和运用能力。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互联网技术,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的数字化水平,构建顺应时代需要、回应农民诉求的党建平台,完善农民意见收集反馈流程,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的时效性和先进性。其次,要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功能。思政课是夯实党员干部思想理论基础、提升农民群众政治理论水平的重要教育工具,具有党课、党日活动等诸多表现形式。要深入挖掘同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包括身怀一技之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返乡创业的本地乡贤、优秀党组织带头人等,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编排录制成系列党员教育课程,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农村情结和农民情怀,让农村党组织的党员干部了解农村、服务农村、献身农村。最后,要发挥地方实践基地的带动作用。乡村实践基地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场域,肩负着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提供智力资源支撑的历史使命。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积极探索、对外开放,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宝贵做法,大力宣传本地的独特文化和特色产业,加强同外部企业的交流对话,努力搭建沟通协作、实践育人的坚实桥梁,打造一批富有乡土气息的重要地标,如乡村文化纪念馆、非遗作品展览馆、特色古建筑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客体动力支撑。

坚持强化资源下沉和组织保障是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出路。只有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基层的发展困境和后顾之忧,才能充分释放基层干事创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理念,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断给予农村基层党组织扎扎实实的优惠政策和长长久久的关心厚爱,切实夯实农村基层的庞大根基。首先,要强化基础制度兜底保障。要集中精力解决制约村级党组织日常运行的资金问题,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真切感受到上级党委的支持和帮助。其次,要强化关爱和激励并重。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关心爱护力度和组织帮扶力度,定期为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走访探望和心理疏导,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勇于谋事、敢于干事。最后,要强化各级力量协同。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的严峻考验,要在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政治基础上,完善各级社会协同力量参与的体制机制,贯彻执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绩效奖励、集中轮训等具体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建设乡村的磅礴伟力,为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和组织保障。

农村基层党建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伟大实践,并在引领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深化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依托,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保障和有效方法。全面把握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应对不断丰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推进方式,促进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新路径,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提供强劲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管松 陈钦华

编辑:张广蓉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63/153224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