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2017.02
湖湘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开放、包容,以及担当天下的使命感。这种气度,更会涵养出一种不断激励自我,且以一颗宽容之心欣赏他人的风尚。
22
2017.02
诚然,我们不能十分清晰的勾画出这云梦大泽一隅几千年来春夏秋冬的交替和风花雪月的演变,但我们却能从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年一季中,去享受如画的春光,沉醉于她的清灵俊秀和浩瀚磅礴。
15
2017.02
或许现在的春耕早已不见耕牛,而是先进的机械在田垄上隆隆驶过,但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仍会记得,在春耕的节气里,走上田垄,谱一曲春的格律。
11
2017.02
才子胡兰成曾说,汉唐以来盛时的礼乐,人世的慷慨繁华,民间亦还是奉行。湖南于我,我于湖南,是一个简单的旅人。少时曾看过一文,直话三湘大地的长沙是其生命的底色。辣,是我关于湘行最刻骨的记忆。元宵到来时,湖南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而南部的新田县在元宵节这一天晚上游龙灯,并在之后一起“烧龙灯”,期待来年风调雨顺。真真是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04
2017.02
衣食无忧,才敢说走就走。春节出境游热潮的背后,既是国人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与更新,更是中国强大经济实力与民众收入水平的体现。
29
2017.01
从自然到人文、从社稷到庶民、从圣贤到后辈学子,化育万物,滋养众生,我们理应在传承中弘扬和光大这一绚丽的中华文化。
27
2017.01
这是一个只允许祝福存在的时刻。一切的鸟儿都已归巢,和家人一起,享受温馨的祝福,而祝福是因为他们了然,幸福对于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地长、取之不尽,因此要格外珍视;也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明天如何,当今晚的蜡烛燃尽,新的黎明到来之时,日子又会长出一茬茬,嫩生生的希望。
25
2017.01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酡红,母亲看护着孩子,父亲高声谈论,一旁的老人笑着收拾碗筷,不用多久,新年的钟声就会敲响,又是,崭新的一天。
21
2017.01
跋涉千里,风雪无阻,每个归乡人的旅途,构成了中国迄今业已绵延了三十多年的春运,也构成了这场岁末年初“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
18
2017.01
多看了你一眼,美好河山、山山水水早已拥我入怀。三湘四水的美景,无论到何时都不曾负我,无怨无悔地供人们观赏,丰满人们的性情;并接受开发,乐于转化成财富,滋养着沿线大众。我又怎敢不流连忘返,热情讴歌,高声吟唱那属于你,属于我,更属于我们大家的传奇。
16
2017.01
交通发展的成绩,对新湖南建设的助力,不言而喻。当产业之桥拉动经济的发展;当民生之路引领交通扶贫;当“大动脉”“新纽带”加强地域之间的联系,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未来,必然无限可期。
12
2017.01
烟波浩淼的洞庭,承载了无数古圣先贤的美好梦想,上忧社稷,下系黎民。目染了多少忠贞湘女的凄美情怀,千里寻夫,泪染君山。更是醉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为其挥毫泼墨、行吟坐咏……
10
2017.01
博尔赫斯曾将世界的本质想象为一本圆形的循环的书——包罗万象,无始无终。你曾走进、停留的某个图书馆,某间书店,某所书屋,可以视作这本循环之书里的某一页,某一个篇章。如同一叶可以知秋一样,这一页,这一个篇章也可以引领你走向世界,从不同的道路通向花园。
05
2017.01
文物作为文明沿袭的具象载体,各种形式的文物遗产,值得我们致以最大的敬意。而这敬意,就是对它的保护与传承。单纯的放在博物馆里,只会让人觉得高高在上、“曲高和寡”,让人们记住文物古迹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名字背后的故事,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
01
2017.01
我们深知,这片生育我们的土地,正竭尽她所能的,给予我们更安稳的工作、更优美的环境、更舒适的生活,正尽她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个在她怀抱里的个体,都感受到温柔如歌的呵护与生命的恣意。
27
2016.12
123年前的12月26日,一个婴儿的降生,改变了时光的流向;1年前的12月26日,一条磁浮的开通,惊艳了世人的目光。
26
2016.12
今天,2016年12月26日,这条穿叠三城的城际铁路正式运行。她如一条穿梭于三城的丝带,终于拉近了生活于此的每一个湖南人的时空距离。
23
2016.12
到了近现代,湖南好人的不断涌现,也与湖湘文化及乡土民情的孕育密不可分。湖南人熊希龄被称作“近代慈善之父”,所做的好事不计其数;湖南人章士钊慷慨解囊、四十年后毛泽东“分期还债”的掌故一度传为美谈;甚至连湘西土匪头子陈渠珍都是个仗义疏财的豪杰,如果没有他资助的二十七块银元,沈从文就不可能北上求学终成一代文宗。而集好人之大成者当属湖南望城的雷锋,《雷锋日记》令亿万国人动容,“雷锋精神”感动了中国好几代人。
21
2016.12
在历史的长河中,湘女们留下了一段段似水的故事,她们用那双多情的手,让这个粗犷的世界绽放出柔和、文明和理性的微光。
19
2016.12
先人与自然缔结了和谐长远的盟约,在每一个节令,写一封敞向天空与大地的情书。从春分到白露,从稻田的馨香到草药的甘甜。南燕飞飞,当你回首,当你吟诵,翻开一页,也是在重新书写一页,她寄居于过往,也怀抱着未来。
14
2016.12
一代伟人,走出韶山、走出湖南,湘江发出时代的怒吼;热血青年,改造中国、改造世界,走向民族救亡的漫漫征程;世纪伟人,运筹帷幄、勇定天下,带领中国登上世界政治的舞台……这一切,都从这个叫韶山冲的地方萌发。
11
2016.12
每一位网民,就是活跃在网络上的一点星光,就是一道生活的真趣,拾撷、汇总这些星光,就捕获了这些根植于生活的文化,照亮了这一片文化的沃土。这,就是文化潇湘连续四年举办网络文化节的良苦用心。
07
2016.12
“湖南风格”之下的这颗玲珑匠心,韵味不止在于对手中创造的雕琢与极致的追求,更在于“与时偕行”的气魄与荀日新的灵魂。
04
2016.12
湘西自古以来便是汉苗土三族混居之地,由于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闭塞古朴的湘西人便把各种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归因于鬼神之说。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只是神不能直接与凡人沟通,于是巫和傩这样的“人神中介”就诞生了。然而神选择代言人,须有信物证明,巫傩面具,便是这样的信物。
01
2016.12
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梅山文化穿越时空,穿过岁月的高山峡谷,诉说着一段段长满青苔的历史,直抵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
29
2016.11
古老的交通方式,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她为曾经闭塞的湖南打通了连接外部的渠道,改变了时人的观念,并为近代湖南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7
2016.11
当曾经的长沙人从歌厅中释放自我,找寻到快乐,甚至因此开启了草根文化的革命,那么让长沙冠上“快乐”名头的歌厅,不论将来是凤凰涅槃,还是归于沉寂,它们曾经引领的歌厅文化现象,都是长沙这座城市斑驳多彩的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24
2016.11
如今的湖湘大地早已稻浪翻滚,可人们不会忘记,是你驯化了五谷,发明了耒耜,使人们免受饥饿之苦;是你日尝七十毒,终至身亡,使人们逃离疾病的灾祸;是你织麻为布,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19
2016.11
过去为序章,如今放远量。期望湖南的现代化综合交通助力抓住与实现新的发展机遇,其便捷利民的触角抵达每一处山坳,每一个水湾,每一户人家。
18
2016.11
一尺是迷蒙烟雨,青色的石板与积雨的深巷。一尺是橘州唱晚,北去的江水与枫叶染红的霜。 一尺是九重之巅,墨绿的山峰与灵动的湖水荡漾。还有半尺,是金黄的麦浪。 青红绿黄,如泼墨的色彩,织于锦绣之上,神工鬼斧,汇成一幅诗画潇湘。
17
2016.11
四水奔流,悠悠潇湘。洞庭湖畔,农桑正忙——农妇的脸上被阳光灼出两片红晕,她望向低头耕作的丈夫,正播种着未来的希望,汗水顺着他的脖颈滴入土壤,蒸腾出的,是未来生活的无限畅想。
16
2016.11
以开放崛起战略为引领,树立世界眼光,积极推动“湘品出境”“万商入相”,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是实现湖南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必要保障。
15
2016.11
以文化发源,经历史沉淀,再由当下与过往对接,一个省份的性格就得以形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也会在这样的性格氛围中,逐渐传承与变革这特属的印记,继而深化这个省份的性格底蕴——心怀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而今的湖南人民,没有忘记先辈们闪耀的湖湘精神,而是把这枚荣光印记,擦得更鲜活耀眼。
13
2016.11
就像怀化的地名“怀抱天下,化育万物”,产生于此的五溪文化,同样秉承着化万物的精神特质。不论是冒死藏书的伏胜,救亡图存的革命家,还是是痛击日军的芷江儿女,抑或是上刀山下火海的傩技表演,不断创新的袁隆平,这些流传于五溪之地的故事,在日复一日的传唱中,融汇成五溪人特有的文化内涵。
10
2016.11
从古至今,不论文明起源抑或人口迁移,战争成败抑或王朝盛衰,这些总是和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密切相关。而其中的“天时”既然位居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气候变化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在陆地上居住着的人类的生活、生产和迁徙等等,而人作为国家的最基本单位,他们的种种变化自然也影响着这个国家的一切。
08
2016.11
对湖湘味道的追求,不在于食材的名贵与否,而是滋味的好坏。不同的厨艺能使同样的原料产生天壤地别的效果。而湘菜的传承者,是离我们最近的唯美主义者,他的美学不是供奉在庄严的圣殿里,而是建立在一张喧闹的餐桌上——这是一种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美学。
06
2016.11
如今高速公路如网,铁道沉沉如线,运输方式的改变,使得资水河中的白帆和竹排木筏成了难见的稀物,大码头也逐渐消失,只有保留着的两个客运码头的遗址遗屋,还在诉说着不容忘却的码头文化。
04
2016.11
9月22日,湖南红网推出了创新型栏目《品读湖南》,研读时事,捕捉湖南当天发生的新闻热点,栏目以每天一期的频度刊发评论文章,深度解读新闻背后的湖湘密码。截至11月2日,《品读湖南》共刊发了32期评论作品,这些既饱含正能量又紧接地气的独家评论,以高时效、小切口、接地气的评论方式,画好了舆论“同心圆”、算好了舆论“公约数”、守好了舆论“主阵地”,不断呈现精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02
2016.11
正如有人所说,“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常,才可以读书……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的。”只有把读书当做平常之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才会真正领略“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的意境。
01
2016.11
你看那轻烟缭绕的香烛之上,跳动着的小小火苗,似乎一副驯化了的乖巧模样,然而从吞人的狰狞火舌,到如今人类可以随意操纵的温暖火光,这看似简单的几步跨越,花费的心力却贯穿了人类的发展历史。
31
2016.10
年少时,读郑愁予“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只觉烟雨江南伊人等候的意境很美,却不知距离拉开的思念多苦。长大后离家,舟车劳顿,方知距离最是断人肠。庆幸如今书信很快、车马不远,再不用似诗句中的伊人般“远眺苍茫,轻叹流光”。
30
2016.10
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没有全面健康也就没有全面小康。而向一座全面健康之城迈进,具有广大参与度与美誉度的马拉松赛事可谓一个重要支点。筹办方希望能够将长马打造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让全民爱上跑步,养成健身习惯,促进全民健身与健康。然而一项大型赛事的举办并不容易。以首届长马为例,对于长沙是有史以来互动性最强、参与人数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体育比赛,1.5万人在城市中奔跑,沿途的安保、交通、医疗救护、赛事服务如何到位,可谓工程巨大。而今年,参赛者增加到了2万人,也就意味着相关保障工程更为艰巨,就拿志愿服务保障来说,长马组委会今年共招募了2250名志愿者。
28
2016.10
从某种隐喻意义来说,跑步就像宗教里所说的修行,一边是懒散、贪婪、疲惫,一边是勤勉、自律、健康,跑步就是从左边过渡到右边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所伴随的挣扎和痛苦,一个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感知天地、看清众生。
27
2016.10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然而仁义不因山而仁义,睿智不因水而睿智,你我不过是从这山水之中悟人生之道罢了。况山水本无道,道从人来,人之道自心来。如石——于纷乱来去中有所坚守,行胜于言实现所念;若风——从容辩证面对所遇荆棘,刚柔并济存活于世。
26
2016.10
从起初的“湖南人物,罕见史传”,到后来的虽有状元,却凑不齐一桌麻将的窘境,再到如今人才辈出,教育事业总规模位居全国第7,湖南这片沃土上的人们,正用“霸得蛮”的开创精神,逐步打破落后的局面。
25
2016.10
即便如今我们已懂得从地理、科学的角度解释山洪的声响,却依然感念于一座古寺对我们的先辈曾经的庇佑;感念于一座古寺,在洪山之巅的守候。
24
2016.10
这座传承千年的古庙如今依然香火兴旺,每逢庙会时节,信众香客们云集而至,虔诚礼拜。人们进香烧包,求福祈祥。化为灰烬的钱纸随青烟扶摇直上,似乎可以直达天庭,传达信众们虔诚的心。
23
2016.10
站在时空的维度,打量湖南的脸庞,几分韵味,几分大气,从文明始祖留下的远古传说,到流寓诸贤写下的不朽情怀,代代湖湘志士以身报国,开创从未中断,格调历来抱有,情怀始终如一。
21
2016.10
今天,虽然全世界都崇尚西医,但仍存在许多西医无法解开的难题,而它们的答案或许要从古老的药方中寻得。未来的路还长,中医要想焕发时代的光芒仍有很多事要做。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守住文化的根,守住那份给人来带来无限灵感和希望的传统医学,正如屠呦呦所说,“传统中医药是个宝藏,值得思考,挖掘”。
20
2016.10
如今,通道这座掩映在三省交界的世外桃源,正在通道转兵精神的激励下,走上扶贫的新长征,用美丽战胜贫困。而这片三湘大地,也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热火朝天地开启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