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怡
近日,湖南省召开省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围绕医保参保、外贸促稳提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各个领域,打出了一套政务“组合拳”。这个“组合拳”既聚焦于人民群众“柴米油盐”的日常关切,又着眼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布局,用“精准施策”的政务效能,推动“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的同频共振。
会议原则通过的《湖南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创新综合试点方案(送审稿)》,明确“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对“病有所医”民生承诺的具体落实。从借助数字赋能简化流程,到开展综合试点疏通堵点,每一项举措都瞄准着群众看病报销的操心事——让异地农民工参保更便捷快速、让低收入家庭医保缴费有帮扶,这些举措的本质就是把医保这张“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牢。当下,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类疾病时有发生,群众对医疗保障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唯有通过创新机制,才能实现并保障医保制度的公平、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稳稳托起每一位居民的“就医底气”。
外贸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纽带,对于地处内陆的湖南而言,更是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关于外贸促稳提质的实施意见(送审稿)》的出台,既回应了外贸企业拓展市场、应对难题的迫切需求,更体现了湖南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长远谋划。这些举措绝非泛泛而谈——从支持企业布局RCEP市场,到优化跨境通关流程,再到推动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与外贸深度融合,每一项都是针对湖南外贸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型的精准落实。当“湘品出海”的通道更畅通、底气更充足时,湖南经济对外发展的动力,自然能变成改善民生就业、升级产业结构实实在在的好处。
湖南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但如何摆脱依靠“挖煤卖煤”的粗放路径,实现资源最大化,是一直以来的重要课题。此次会议提出的“强化资源保障、优化产业链群、深化科技融合”策略,为资源型地区转型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湖南思路。推动矿产资源从原材料输出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意味着郴州的钨、锑不再只是矿石,而是航空航天材料的来源;娄底的钢铁产业也将突破传统制造框架,向新材料、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延伸。这种转变不仅契合“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要求,也能让“地下资源”重现天日,真正变成“地上财富”,为湖南产业升级、经济不断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此次常务会议的政策部署,还涉及食品安全、法治宣传、高速公路建设、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这些工作看似独立,实则共同构建起“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的协同体系,体现出政务施策始终紧扣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民生的温度,源于发展的厚度;发展的速度,托举民生的高度。湖南此次政务工作的“精准落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保障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从医保更便捷化到外贸企业减负化,从矿产资源绿色化到社区治理法治化,从食品安全化到高速公路畅通化。每一项政策的落地,都在让湖南老百姓从“病有所医、业有所就、行有所通、居有所安”中,真切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温度与力量。我们期待这些部署以“钉钉子”精神落到实处,助力湖南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既跑出加速度,也传递暖人心的民生温度。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李诗怡
编辑:唐盈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5/98/15412003.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