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南京站专场招聘活动现场。摄影/张珍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南京站)系列评论之六
□王心林(南京大学)
“来打卡拍照发‘盆’友圈就能领一杯茶颜悦色啊!”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可能很难相信这句亲切的湘味儿普通话来自一场由省领导带队的高校招聘活动。
11月1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专场招聘活动走进南京大学。全省四百多家招聘单位携带一万多个优质岗位齐聚炜华体育场,吸引青年才俊赴湘发展。活动现场不仅有极具“仪式感”的拍照打卡点,还为学子们提供“幸福感”满满的湖南特色美食,更有长沙市委组织部、人社局、教育局现场答疑,为学子求职提供“安全感”。
作为一名参加过不少宣讲会、招聘会的应届毕业生,这场湖南专场招聘活动带给我前所未有的乐趣与“新意”。
一方面,这种新意体现在整体的活动规划上。招聘会设计了与企事业单位面谈投递简历来集卡兑换各类奖品的创意机制,这种趣味形式快速拉近湖南与青年群体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人才与企业的交流互动意愿,提高了青年求职与企业招聘的效率。数字化、智慧化也是这场招聘活动的新意。活动现场还搭建了智慧导航系统,求职的学子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招聘列表与现场导览图;位于“AI数智赋能区”的五台大屏机器也吸引了不少学子,这些机器为求职者提供AI驱动的职业指导、模拟面试和智能求职等服务。
另一方面,新意也蕴含在各个招聘单位具体的招聘举措中,来自各地、各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不遗余力地向学子们展现自身的特色与实力。比如医药类招聘展区,浏阳市人民医院的招聘人员自带特色小吃“盐旱茶”招揽学子,淳朴又热情动人;高新技术类企业也有自己的巧思,比如在咨询台摆放机器人,在交流中让求职者直观感受企业技术实力。
招聘活动之所以吸引广大学子,靠的不仅是“不拘一格求人才”的创意和新意,更是湖南纳贤引才实实在在的“诚意”。
这份诚意是各项“青年友好型”人才政策的实际利好。创业支持让创业青年能够闯得安心,各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到场为创业青年提供咨询服务,优质项目可以直接评估、落地;不少城市也提供了个人自主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大额创业担保贷款。各类保障与补贴令求职青年能够拼得踏实,除了真金白银的购房与生活补贴,还有遮风避雨的人才驿站,比如长沙设立了最长可免费入住14天的青年人才驿站。这些政策与利好都为各地青年留湘安居乐业注入底气。
这份诚意还蕴藏在湖南广阔的发展空间中。湖南之所以能为青年学子提供实打实的保障补贴与人才政策,正在于其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与持续壮大的创新平台。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发展至今既保留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互联网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说起湖南,人们不仅能想到三一集团为代表的“大国重工”,也会称赞“电视湘军”从传统卫视到芒果TV的创新转型……这些成功的产业样本生动诠释着湖南广阔的发展前景,孕育着青年实现职业理想的无限可能。
这场招聘会带来的大量岗位需求,且涵盖文、理、工、医等各个专业,也正是源于湖南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发展前景,让各类学科背景的青年学子都有机会在湖南作为“中部崛起”重镇的发展蓝图中找到自身的坐标和意义。
新意和诚意,都折射出湖南对于各地青年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对于求学在外的湘籍学子而言,在湖南工作的理由可以仅仅是一碗米粉的乡愁;对于更多青年学子而言,奔赴湖南的动力一定来自实打实的发展机遇和心贴心的保障与承诺。
每当一位学子带走一杯茶颜悦色,他们心中也留下了一份对于湖南的好感与憧憬。这场招聘会,不仅是人才引进的平台,更是展示湖南文化温度与发展实力的重要窗口。尽管秋招终会落幕,但湖南的引才诚意不会随之淡去,它会沉淀为青年学子心中的信任与期待,汇聚成为湖南未来发展、崛起的深层动力。
相关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心林
编辑:孟婉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5/83/15399656.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