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醴陵烟花:在色彩迸发中寻找文化交融

来源:红网 作者:TRAN QUYNH ANH 编辑:陈晓丹 2025-11-24 18:49:37
时刻新闻
—分享—

下载.jpg

□TRAN QUYNH ANH (重庆大学越南留学生)

对我而言,烟花总是与故乡庆典中清脆的笑声和浓郁的硝烟气息紧密相连。初到中国,我才听闻“醴陵”二字——这个将转瞬光芒升华为艺术与产业的地方。我虽未曾亲见,但透过越南文化的棱镜,借助朋友的讲述和读到的报道来感知醴陵,反而让我获得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个在色彩迸发中寻找文化交融的观察者。

醴陵烟花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使者。它承载着中国的精湛工艺、悠久历史与创新精神。其历史可追溯至1300多年前的唐代,到了明清时期,醴陵花炮更成为进献朝廷的贡品,其卓越品质早已得到印证。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烟花在惊蛰时节还被赋予了独特的民俗意义。惊蛰时节,农民通过在室内外燃放鞭炮来祈求减少虫害,当我了解到这一点时,对这类文化形态的好奇心愈发强烈,渴望深入探究。

我最初知道醴陵,是因为当地闻名遐迩的陶瓷产业。如果说陶瓷为醴陵赋予了宁静致远的底蕴,那么烟花无疑是此地鲜活灵魂的化身。它们源于一种古老的舞蹈“星子灯”。舞者手持燃烧的烟花,仿佛天上的星辰被带到了人间,不仅推动了制作技术的革新,更催生了一个独特的烟花品类。

在我的祖国越南,我们曾有幸通过“岘港国际烟花节(DIFF)”亲眼目睹醴陵烟花的精巧之美。来自中国的参赛队伍将悠久的烟花文化带到了国际舞台,因此,越南观众已多次在岘港的夜空中见证醴陵烟花的华彩绽放。

同一场醴陵烟花秀,中国人或许从中看到了历史与诗篇,西方人可能只视其为一场绝美的光影表演。但对我而言,那不仅是绚烂的光点,更是重要节庆中联结家人与周遭众人的纽带,是唤起游子思乡之情、促其归家的信号。

当醴陵烟花的光芒绽放又熄灭,我恍然意识到这恰似我的情感写照:留学旅程中片刻的绚烂夺目,紧随其后的却是孤独与乡愁涌来的黑暗。那光芒愈是耀眼,其后的暗影便愈发令人刻骨铭心。作为一名海外留学生,尤其是在烟花的故乡求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烟花背后的人文价值与深远意义。

下载 (1).jpg

醴陵烟花不仅仅是娱乐,也是一种“象征工具”。醴陵烟花已现身于众多世界级盛事,我能感受到的“中国崛起”,并非通过GDP数字,而是通过国际友人在观赏烟花时发出的惊叹声。这是一种最易于感知和触及的软实力。

烟花转瞬即逝的特质,也是当下消费文化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完美隐喻。一场烟花秀,就如同抖音上的短视频:绚丽夺目,在几秒钟内就能带来强烈冲击,吸引所有注意力。它完美迎合了人们渴望独特、奢华且能即时分享的体验心理。我看到国际友人们争相录像、拍照并上传网络。醴陵烟花这一古老的文化产品,竟成为了这股最现代潮流的完美供应商。

这也同时让我忧虑:在这个追求短暂效应的时代,醴陵所代表的传统艺术与永恒文化价值,是否依然被珍视?我担心,即便是醴陵烟花这样凝聚了数百年历史与匠心的产品,也正在数字时代被快速消费着。

此外,环境问题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尽管烟花具有安全性高、效果绚丽、品种多样且价格合理等优点,如今许多地方在重大庆典中已开始用无人机灯光秀替代传统烟花。那么,如何才能既保护环境,又守护传统文化的精髓?

醴陵上空的缤纷花火,如今演变为传统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一道复杂难题。“花炮之都”未来的发展轨迹,取决于一个根本性的抉择:一边是千年传承的文化遗产,另一边是留给后世子孙的清澈天空。醴陵的未来,就在于它能否找到一种既绚烂夺目、又不给环境造成负担的一条路径。

尽管无人机表演等替代方案预示着更清洁的未来,醴陵烟花依然保有难以抗拒的独特魅力——那种源于真实爆发的短暂与强烈。醴陵在新时代的真正价值,并非固守传统,而是勇于蜕变重生,直至有一天,人们提及它时,不仅因其美丽,更因其对自然的敬畏。

来源:红网

作者:TRAN QUYNH ANH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5/68/154538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