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予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指南》,旨在推动乡村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国家,当前,全国范围普通话普及率为80.72%,实现了基本普及的历史性目标。但还存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些青壮年农牧民还无法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东部地区的农村存在语言文化素养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语言文字使用能力、语言文化素养和自信心,能够更好地了解、宣传、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
在乡村推广普及国家语言文字,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突出地方差异特色,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语言文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模式。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体,有血有肉,有形有魂。如果说建筑、街道、图书室、交通工具等是塑形的话,那么语言文字、文化产品、文艺作品等就是铸魂的工作。将推广普及国家语言文字与挖掘、保护、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深挖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加强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推动形成语言文字服务新品牌,维护主体多元、和谐有序的语言文化生态。诸如乡村的地名路牌、特色名物和乡土习俗等风貌的介绍与展示,都亟需科学、完善的语言文字来实现信息的呈现和传递。通过建立多元立体的乡村文化展示平台,展示乡村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历史遗迹、生态旅游、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等,培育新型乡村文化业态,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和精神支撑。
提升乡村语言文字工作治理水平是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普通话沟通交流、语言文字书面表达等应用能力,准确解读、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良好的氛围,引领广大群众增强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同时,要加强校村合作,储备培养乡村文化专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生态。
推动乡村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乡村人才、繁荣乡村文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都需要语言文字工作提供基本保障。我们要以指南为工作抓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树立好乡村振兴成果的外在文化风标,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语言文字的智慧。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姜媚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99/1533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