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装卸作业。新华社发(邹训永摄)
□万代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锚定了战略方向,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会传递出坚定信心、务实实干、创新突破的强烈信号,为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信心是压舱石。全会强调“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这是对当前发展环境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征程的庄严宣誓。信心源于对成就的总结——过去五年,中国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突破,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就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信心更源于对机遇的把握: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支撑、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赋能,共同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气。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信心是稳定预期的“压舱石”,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催化剂”。全会通过的《建议》,以系统谋划回应社会关切,以务实政策稳定企业预期,正是通过增强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将“预期目标”转化为“现实成果”。这种信心,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力量汇聚”,更是精神层面的“凝心聚力”,为应对风高浪急的挑战提供了根本保障。
实干是动力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高质量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实干,首先体现在态度上的“真抓”,对标先进、破除保守观念,以改革创新思维破解难题。无论是产业转型中的技术攻关,还是城乡融合中的政策协同,都需要以“敢想敢干、敢破敢立”的精神,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为具体行动。实干,更体现在行动上的“真干”,不断细化任务清单,以项目化、清单化推进重点领域突破。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通过强化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民生保障领域,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种“钉钉子”精神,确保了各项部署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为全局工作取得突破提供了支撑。
创新是导航仪。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原则,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都离不开改革创新。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每一项部署都旨在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潜能。例如,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通过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锚定“双碳”目标,推动绿色转型。这些创新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创新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更体现在治理理念上。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唯有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万代红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68/15376837.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