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宛霖(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马江镇2024届选调生)
乡镇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检验作风的“第一现场”。作风建设的成效,不仅关乎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基层,是作风建设的最大考场;而日常,则是干部必须答好的答卷。唯有将善言、力行、深省贯穿工作始终,方能在日积月累中凝聚民心、成就格局,真正答好属于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作风卷”。
以“善言”传递政策温度,做党群连心“问答题”。政策解读是政策落地前的关键准备过程,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精准与保真,则是这一环节成败的核心。“善言”正是这一能力的体现,它既考验政策的理解精度,也折射为民服务的温度。当文件语言无法转化为乡土话,政策善意就可能在传递中变形走样,引发群众误解甚至矛盾。这不仅造成政策空转和资源浪费,更会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侵蚀干群关系。反之,精准的解读能让政策焕发生命力。一通电话的耐心解释,能消解群众的焦虑;一次主动上门走访,更能传递组织的深切关怀。这既推动了政策的扎实落地,也完成了关怀的精准传递,让有形的政策成为联系群众无声的诺言。“善言”是答好作风答卷的第一道“连心问答题”。它检验的不仅是政策解读能力,更是连接党心民意的作风素养。
以“力行”彰显担当作为,当为民服务“实践题”。“力行”是“善言”的落脚点,更是检验干部作风最硬的标尺。在乡镇治理中,拖沓本身就是作风问题的直接体现。面对医保、宅基地等民生实事,若因问题繁琐就懒于向上级反映,或一味抱怨群众不配合而非主动化解,这本质是担当精神缺失,这种行为群众看得最清、感触最深,也最易使小问题演化为大矛盾。面对如此现实挑战,乡镇基层必须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一要耐心细致,对需上报事项主动沟通、及时汇报,切实对群众负责;二要攻坚克难,面对复杂政策不怕麻烦、全力推进,确保群众应享尽享;三要服务前移,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服务送到身边。“力行”是解好作风答卷的关键“为民实践题”。它衡量的不仅是办事效率,更是实干担当、一心为民的作风本色。
以“深省”净化政治生态,做自我革命“必答题”。作风建设,既要向外用力,更需向内用功。“深省”作为连接“善言”与“力行”的内生动力,其关键在于构建起“学、查、改”的闭环机制。一是要坚持把党章党规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必修课,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深处树立红线意识、筑牢底线思维。二是查摆问题必须动真格、见真章,要敢于直面痛点、直戳软肋,做到不回避、不遮掩,确保问题“见人见事”,为精准整改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建立详实台账,明确整改路径与时限,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整改不到位不放手。要让“红脸出汗”成为组织生活常态。“学、查、改”是做好作风答卷的“自我革命必答题”。它锤炼的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自我净化、从严治党的政治品格。
新征程上,广大干部要答好“善言”连心问答题,解好“力行”实干实践题,做好“深省”革新必答题,方能筑牢执政根基,向人民交出合格的新时代作风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谢宛霖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64/15365760.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