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和2025年京津冀首趟银发旅游列车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张晨霖 摄
□彭泷阩
北方气温骤降之际,银发族“向南避寒”的旅居潮如期而至。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后,北京、沈阳等北方城市避寒游预订量显著攀升,国内广州、三亚、西双版纳等城市与泰国、马尔代夫等境外目的地成热门之选。这场跨越山海的“候鸟迁徙”,不仅改变着传统的养老模式,更彰显着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民生温度。
银发旅居的兴起,本质是中国养老理念的一场深刻革命。过去“居家安度晚年”的传统认知,正被“行走四方享生活”的新观念替代;曾经被动接受照料的养老模式,如今升级为主动追求品质的享老实践。高铁、航班、邮轮、自驾等多元化出行方式,为这场变革提供了物质支撑,更承载着长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转变背后,是积极老龄化的生动实践。长者们带着人生阅历,在旅居途中拓展生命宽度,他们用脚步诠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追求,更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姿态,在行走中学习新知、服务社会,展现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风貌。
随着银发群体的“季节性迁徙”,不仅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更在产业层面催生新的增长极。康养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海南的康养基地配备专业医疗团队、云南的旅居村落融合民族特色、厦门的适老公寓完善配套服务……这些新兴业态既精准对接长者需求,又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带动了护理、餐饮、导游等上下游产业就业。
银发旅居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保障的坚实托举。面对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各地正持续优化供给,如跨省医养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冬南夏北”旅居养老网络逐步健全、适老化交通服务提质升级、特色康养线路推陈出新。这些举措编织起一张温暖的民生保障网,让长者“走得出、住得安、看得好”。
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旅居生活中学习新知,在行走四方时服务社会,用丰富的阅历继续发光发热。这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正是他们献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与此同时,银发旅居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同行。政府部门要着力推进适老化改造,企业机构要积极探索服务创新,社会各界要共同完善保障体系,让更多老年人能够安心启程、舒心而居。这项事业既关乎民生福祉,也蕴含发展机遇,需要各方凝心聚力,携手推进。
银发族“候鸟”的旅程映照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底色。当银发之旅愈发从容、晚年生活更加绚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幸福追求,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温情画卷。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山海之间安享幸福,这既是传统美德的现代表达,更是社会文明迈向更高层次的必然追求。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彭泷阩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62/15384492.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