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武汉站专场招聘活动现场。
□吕金艺
近日,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发布《省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执行成效评估报告》。当一群大学生仅凭双肩包就能开启创业征程,湖南这份覆盖3.4万学子的创业政策“体检报告”,早已超越了数据本身的意义。超八成学生认可、创业意愿翻倍增长的背后,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更是湖南为青春逐梦搭建的成长舞台。好的创业政策从来不是冰冷的文件,而是能让年轻人敢闯、敢试、敢拼的底气。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从“纸上”落到“心上”。过去,不少地方的创业政策陷入“口号化”困境,补贴申请流程繁琐、金融支持门槛过高、服务对接断层,让满怀热情的大学生创业者望而却步。而湖南的突破,恰恰在于把“方便”留给创业者。
这种“方便”,体现在精准施策的每一个细节里。资金扶持上,政策摒弃了“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用精准补贴与低门槛金融支持为创业者“减负赋能”;服务效率上,工商、税务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限压缩44%、创业基金审批周期减半,这些看似细微的效率提升,实则精准契合了大学生创业“快节奏”的需求;基础保障上,免费办公场地、代理记账等“保姆式”服务,更是直击大学生创业初期“缺资源、缺经验”的痛点。这种以创业者为中心的政策设计,让“背上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从愿景变为现实。
数据显示,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全省新增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13933个,其中企业6105个,同比分别增长44.90%和38.90%。这正是政策落地见效的最有力回应。
创业生态的吸引力,藏在“聚人气”更“留人心”的细节里。当前,本土活力的持续释放,形成了强大的外部虹吸效应,造就了省外、境外创业者“来湘聚”的景观。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创业地的选择从来不止于政策红利的比较,更在于创业生态的温度与包容度,这恰恰是湖南创业政策的独特优势。湖南的聪明之处,在于用“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的组合拳解决“钱从哪来”的难题。它让创业者感受到,在这里,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座城市“撑腰到底”的诚意。
从更深维度看,湖南的创业政策实践,折射出一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敬畏与尊重。大学生创业,不仅是个人梦想的实现,更是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湖南用政策为年轻人“减负”“赋能”,本质上是在为城市的未来“投资”。这种“成就青年就是成就城市”的长远眼光,远比短期的政绩更具价值。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梦想奔赴湖南,当越来越多的创业项目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们看到的正是城市与青年共成长的生动图景。未来,随着政策从“广覆盖”向“精投放”持续深化,当政策的精准度、服务的温度、生态的包容度形成更强合力,湖南必将成为更多大学生创业的“第一选择”。而这份“湘”约,终将成为青春逐梦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的最美注脚。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吕金艺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62/15384510.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