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宁 钟昱婷
当青春与祖国大地相遇,每一份微光都汇聚成时代前进的火炬。
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在河海大学开讲。这所因水而生、缘水而兴的百年学府,恰逢建校110周年,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水利人“治水兴邦”的初心使命。从江苏到全国,青春“微光”正汇聚成照亮拼搏奋进中国的璀璨星河。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精神之镜,映照出新时代青年最真实的奋斗模样。 在江苏,青年们用行动诠释着“依水而生、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深刻内涵。河海大学的青年科研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水文监测的“中国芯”;青年工程师奋战在江河治理一线,用科学方案守护堤坝安澜。这些青年不尚空谈,惟实笃行。他们将论文写在工程现场,让知识不再是纸上的公式;将理想融入民生福祉,让奋斗不再是孤勇的前行。从南水北调的调度中枢到西部山区的饮水工程,从长三角的智慧水务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哪里有水的需求,哪里就有青年奋斗的身影。青春的价值,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以汗水为墨,以实践为纸,才能书写出真正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江苏青年的实践表明: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青春才能在实干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一省之实践,可窥全国之未来;一地之探索,可启万里之征程。江苏青年的治水实践,为全国青年提供了生动范本。在扬州江都水利枢纽,青年建设者将传统水利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在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年轻的文化守护者让千年水城焕发新生。这些分散在江苏各地的青春“微光”,虽然岗位不同、领域各异,但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光发热。盐城宋公堤边的年轻守护者、淮安“刘老庄连”纪念园的青年讲解员、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以同样的热情书写着青春华章。江苏的实践告诉我们:青春的力量在于聚焦,更在于汇聚。当每个青年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些微光就能相互照亮、相互呼应,最终汇聚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熊熊火炬。这种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路径,为全国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启示。
江河奔流不息,青春奋斗不止。个人梦想只有融入国家发展,才能找到最广阔的舞台。河海大学百余年风雨兼程,始终与国家水利事业同呼吸、共命运。这种同频共振的关系,正是当代青年与国家关系的生动写照。从江苏一省看全国,从水利一线看各条战线,中国青年正在各个领域展现担当。他们或将学识转化为国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到绽放的坐标;或用脚步丈量山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人生价值。这种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自觉选择,让青春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青春之路,必与国运相连;奋斗之光,必为时代增辉。当亿万青年都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青春之光就能照亮国家前进的道路。这种个人与国家的良性互动,正是中国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江河万里,青春与祖国同频共振。大思政课虽然落幕,但青春的篇章仍在继续书写。从河海大学青年学子们将“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赤诚,融入每一天的学习研究,到全国各地,无数青年正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将青春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江河湖海。
青春之光,虽微而亮;奋斗之路,虽远必达。 当亿万缕青春微光交汇,必将照亮一个更加拼搏奋进的中国。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孟宁 钟昱婷
编辑:张广蓉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57/1534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