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椒评论丨从未名湖到洞庭湖, 赴湘江击水作时代中流

来源:红网 作者:徐毅成 编辑:张广蓉 2025-10-12 19:54:51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1012141313_2027_74.jpg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专场招聘会(北京站)现场。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北京站)系列评论之九

□徐毅成(中国人民大学)

2025年10月12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活动来到首都北京,迈进北大校园。数百家用人单位携万余岗位,向莘莘学子送来橄榄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求贤若渴的湖南,饱含着诚意与热望,誓要让年轻俊才和潇湘大地实现“双赢”:让年轻人在湖南获得成长和机遇,让湖南因新生力量而精彩。

湖南育贤、纳贤的优良传统,深植在文化基因之中。早在北宋年间,长沙岳麓山下就开办了岳麓书院。经宋元以至于明清,悠悠的文脉培育了无数文人墨客、良士忠臣。岳麓书院是以名列天下四大书院。门口“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楹联,彰显着楚人对招贤纳才的殷切和育人养士的底气。

到了近代,湖南的觉醒更是开全国之先,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吹来一股新风。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湖南历经战火淬炼,并较早地认识到了现代化的重要性。巡抚陈宝箴大开新式学堂、办现代报刊,延请梁启超等人来讲学,使湖南面貌在新政下焕然一新。工商业的发展、新思想的涌入之下,湖南进入了人才辈出的时代。

从湖南出发,众多革命者踏上了救国的征途。田汉谱写《义勇军进行曲》,丁玲成为女性作家的翘楚。在烈火之外,齐白石刻画出平日的闲趣;沈从文书写下边城的爱与憾、天真与忧愁。湖南正是这样,成为了人才的摇篮、也成为了人才念念不忘的归处。

时光荏苒、洞庭依旧。今天的湖南,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能培养人才,也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急切地吸纳人才。

省领导亲自带队、在京湘人共襄盛举,是此次活动高规格、高标准的明证。高层座谈交流会、大型现场招聘会、创业政策宣介会,打破了单一、平面的招聘窠臼,实现了政策沟通、岗位对接、创业扶持的多元化目标,让参会者能够“有的放矢”。活动还设立有省情展示区、文旅体验区,让年轻学子以多重视角理解湖南、认识湖南、爱上湖南。湖南有着古老文脉的滋养、有着千年教化的底蕴,但同时,它也始终勇站潮头,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湖南为何可爱?地处中国腹地、身在长江中游,肩负着振兴华中、长江经济带的使命,湖南的机遇值得期待;长沙生活节奏宜人,有着繁华与轻松并存的魅力,湖南的日子值得享受;张家界山水奇崛、洞庭波光粼粼、湘西民风淳淳,湖南的文化值得探索;工程机械产业规模第一,湖南卫视名誉全国,湖南的产业值得信赖。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对于年轻大学生而言,湖南仍和百年、千年前那样,是一片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热土。它许诺给每一个驻足在湘江边的年轻人以未来。

湘江流淌,流淌着岳麓的书声;湘江流淌,流淌着革命的呼喊;湘江流淌,流淌着产业、资金与人脉。时代不断更迭,但湘江依然年轻。因为它永远从天上、从四周吸纳水汽,永远更新自己,永远奔腾向前。现在,湘江的水声依然阵阵,青衫的学子们是否心动?赴湘江击水的决定,终能让青年人成为时代中流。

相关链接:

青椒评论丨北上引才叩关去,潇湘恰是筑梦乡

青椒评论丨湖南引才北上,以诚意之名赴青春之约

青椒评论丨潮起中部,这片热土不只是就业的起点

青椒评论丨湘情北赴,人才与热土的双向共鸣

青椒评论丨以省之名赴京招聘,湖南开辟引才新思路

青椒评论丨与北京“湘”遇,这场招聘会太暖人心

青椒评论丨燕园这捧“热浪湘水”,正解人才渴

青椒评论丨相信“湘系”的力量,湖南向青年学生走了99步

来源:红网

作者:徐毅成

编辑:张广蓉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56/153464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