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椒评论丨跨越湘陕的“智汇”之约:湖南如何下好人才“先手棋”

来源:红网 作者:曾耀湘 编辑:汪敏星 2025-10-19 16:02:50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10-19_135947_886.jpg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西安站专场招聘活动现场。摄影:龚子杰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西安站)系列评论之六

□曾耀湘(西北大学)

“我的室友和同学是湖南人,他们了解到今天湖南的招聘会诚意很足,而且招聘规模很大。”10月19日上午,经历长时段的阴雨天气后,整个西安还笼罩着一层雾蒙蒙的水汽,天气略带寒意。然而,在这料峭冷风中,一列诚意满满的揽才列车“湖南号”,已然抵达古都西安。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涵英楼,一场如火如荼的引才活动正驱散着深秋的凉意。

招聘会现场,湖南省领导化身“首席推介官”和“金牌HR”。其招引规格之高、招录岗位之多、招聘覆盖之广、招才政策之优,远超寻常——它传递出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招才引智,关乎湖南未来发展的大计。领导们站在台前,不仅仅是在介绍冰冷的政策和岗位,更是在为湖南的整体发展环境、创新生态和未来图景“代言”。这种“高规格”,本身就是最真诚、最有力的“求贤”姿态。

这一超常规举措,既是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的主动纾困,更是基于湖南发展现实的深远战略抉择。过去,岳麓书院门前“惟楚有材”的牌匾,是历史赋予湖南的文化自信与底气。但今日湖南的雄心决不止于缅怀历史的荣光,它不再满足于自信地“有材”,更要雄心勃勃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自信的“有”到渴望的“纳”,一词之变,折射的是从沉淀历史到开创未来的格局之变与发展视野的跃升。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席卷而来,当湖南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领域锐意进取,在北斗应用、人工智能、数字产业等新赛道上奋力奔跑时,它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人才饥渴”。这种渴求,化为了延揽人才的真心实意:超160家制造业企业提供超5000个岗位,21家产业链“龙头”提供超1700个岗位,清晰地勾勒出湖南产业升级对人才的巨大需求。

聚集人才,更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来支撑。诚意,需要最直接的筹码来体现。例如,省属及地方国企每年60%新增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招录。更为长远的是,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对创业团队单次投资最高50万元、创业企业单次投资最高100万元,旨在让每一位创业者的梦想和尝试,都能得到最暖心的托举。

然而,比“引得来”更难的是“留得住、用得好”。这需要的是一套超越短期利益的、系统性的“人才服务生态”。湖南深谙此道,其目标不是孤立地给钱,而是为人才匹配能施展才华的产业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龙头企业、蓬勃发展的科创园区。湖南致力于构建一套系统性的人才服务生态:从入职的“一张床”,到安家的“一间屋”,再到扎根的“一套房”;从便捷地落户安家,到坚实的科研资助,再到细致的生活关怀。湖南湘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7个创业孵化基地带来的1400个创业工位,正是这套“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生动缩影,其最终目标是让人才心无旁骛,与湖南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从湖南的潇湘洙泗,到西安的古都气象;从历史上引以为傲的“惟楚有材”,到今天胸怀天下的“广纳贤才”,湖南向西而行,发出的是一封面向未来的“求贤令”。我们期待,这场始于金秋的“智汇”之约,能促成无数青年才俊与湖南这片热土的“双向奔赴”。当三湘四水汇聚起八方智慧,当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与新时代的梦想激情碰撞,我们看到的,将不仅是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更是一幅人才荟萃、事业勃兴,共同奔赴星辰大海的壮阔画卷。

相关链接:

青椒评论丨湘水长流纳英才 长安风和奏新章

青椒评论丨西安城墙下,湖南递来的不只是offer

青椒评论丨“潇湘请柬” 赴西安,奏响跨越两地的人才共鸣曲

青椒评论 | 惟楚有材传承千年,何以“于斯为盛”?

青椒评论丨“湘约”在湖南,引才东风入长安

青椒评论 | 西安聚才:湖南以“精准服务”叩响青年心门

青椒评论 | 湘江潮涌秦音,潇湘诚意引才来

来源:红网

作者:曾耀湘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53/153635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