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学能文丨在洪流中记录

来源:湖南宣传 作者:张芬 编辑:姜媚 2025-09-28 12:33:38
时刻新闻
—分享—

——桑植暴雨报道手记

□张芬

洪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而作为记者的我们,是这场赛跑中踉跄前行的记录者。

6月18日,大雨在桑植县依然没有减弱。我和同事驻守在预报灾情较重的走马坪白族乡。那一整夜,手电的光束划破雨幕,乡干部们一遍遍排查坝体渗漏情况。凌晨时分,第一条现场短视频从我们手中传回——那是黑夜里仍在坚守的证明。

当防汛响应升至Ⅰ级,我们在现场捕捉到的是嘶哑的指令、湿透的背影和有序的转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台里的新指令到来:其他乡镇灾情更重,人手告急,立即撤回。雨幕中,我们驱车冲向沿河乡镇,却在途中又收到新的指令:“速往正在紧急转移群众的细砂坪!”没有犹豫和迟疑,我们调转车头,驶向大山更深处的孤岛。这一路,是被洪水撕裂的土地,塌方、滚石、中断的通讯……

面对被塌方彻底封死的主路,我们决定分头突围。两位同伴尝试徒步前进,我返回镇政府联络接应。随后,两位步行前往细砂坪的同事带回消息,前方的道路损毁极其严重,凭借人力根本无法安全通行。与新华社记者汇合后,我们组成临时小队,在熟悉地形的司机引路下绕行崎岖村道,尝试前往细砂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抵达已沦为孤岛的细砂坪——积水围困,皮划艇成为唯一的交通工具。当时,镇村干部正划着一条皮划艇,护送老人回家。

时间紧迫,容不得耽搁。我跳上皮划艇继续跟拍救援和灾情。在摇晃的皮划艇上,为稳住镜头只能跪在积水的船底。雨水不断灌进雨靴,但镜头必须对准正在发生的救援:干部们一次次划艇深入,转移老人、说服滞留者、护送病患……

当一次次的救援转移被我的镜头记录后,各方“警告”传来:手机没电、晕眩呕吐、虚脱发抖。上岸后的第一件事,是连接充电宝发送所有素材。我知道,每一个字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每一次发送都连接着灾情的传递。身体稍缓之际,收到后方的消息,那些极限状态下传回的素材,已制成短视频发布。其中记录细砂坪灾情和救援的报道引发关注。网友的留言让我心头一热:“细砂坪终于被看见了!”

洪水中,“记者”这份工作的意义变得具体而深刻:这份职业的荣光,从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洪水漫过膝盖时依然举起的镜头里,在信号中断后第一个连接世界的字节中,如同桨之于船夫,每一次划动,未必能改变洪流的走向,但至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之光。

(作者系桑植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本文选自《湖南宣传》2025年第8期)

来源:湖南宣传

作者:张芬

编辑:姜媚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62/153181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