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招投标”破局立新是治理理念的升华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编辑:陈晓丹 2025-09-11 13:26:27
时刻新闻
—分享—

11eddef3545c41329d253181afa9ee03.jpg

评标专家穿戴的马甲上有录音设备和定位芯片。

□唐代远

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接着市场,既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更是政治生态的“显微镜”。

今年2月,湖南省率先启动“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全省试运行,截至8月7日,一组数据格外亮眼:单个项目的平均投标单位从14.43个/项目(标段)跃升至41.52个/项目(标段),民营企业中标项目684个,中标率从73.65%提升至85.50%。这是市场活力被释放的直接证明,更是一场以科技为笔、制度为墨的改革实践——它不仅为破解招投标领域顽疾提供了“湖南方案”,更以开门改革回答了如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建立高质量发展生态的时代命题。

公共资源交易是观察地方治理的重要窗口。过去,传统招投标模式常受“打招呼”“递条子”的人情干扰,“量身定制”招标文件、围标串标等暗箱操作,不断侵蚀市场公平。湖南以“机器管招投标”破题,正是对“公共资源交易是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缩影”的有力彰显。从推行“不见面开标、不见面评标、不同时评标、不全程推送、不人工参与、不见面支付”的“六不”原则,到搭建“数、管、用”三分离架构;从专家抽取全自动化,到用“盲评+硬件约束”规范评标过程。技术层面的创新,实则是用“无情”的机器斩断“有情”的利益链,让公共资源回归“阳光交易”的本质。全程无人接触、数字留痕、实时监控,实现了系统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这是良好营商环境的“无形资产”,也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具象表达”。

湖南的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改革样本。系统从源头杜绝招标文件“量身裁衣”;专家信息库独立管理、全流程无人干预,压缩了人为操作空间;全流程数据上链存证、关键节点“明炉明档”,让每个操作可追溯、可监督。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怎么管”的技术问题,更回答了“如何从根本上保障公平”的制度命题。值得关注的是,这个“不可干涉的数字化智能合约式招投标体系”是国内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少有的成熟创新。而湖南坚持“省建市用”推进试点,也为全国推广积累了差异化经验。

当然,科技是手段,制度才是根本。“机器管招投标”要想行稳致远,需在“常”“长”上下功夫。一方面,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倾听市场主体声音,完善配套制度,让“科学性”更有温度。另一方面,强化全链条监管,对拆分项目、串通投标等顽疾“露头就打”,让“公平性”更有力度。唯有让市场主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才能真正构建起长效机制。

“机器管招投标”的破局立新,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治理理念的升华。当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交易环节,当“凭实力中标”成为市场共识,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的未来图景,必将更加清澈、更具活力,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55/152727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