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理论频道>品读知行>知行笔谈
  • 23

    2018.02

    坚持产业引领 实现跨越腾飞

    对于汝城这个边远山区贫困县来讲,要兑现整县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走好产业发展这条路子,探索出一条富有汝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23

    2018.02

    组工干部应以“奋斗”为座右铭

    组工干部肩负着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重要职责,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导航图、定神针,只有以“奋斗”为座右铭,时时牢记、刻刻认真、步步努力,才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展现组工风采,才能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抓铁有痕,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步履铿锵。

  • 13

    2018.02

    莫负新时代的乡村教育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放飞青春梦想,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奋斗中“四季耕耘”。

  • 07

    2018.02

    群众关心的“小问题”中有大学问

    问题虽小,但群众无小事,细微处见真章,只要细心钻研,小问题中一样有大学问。

  • 29

    2018.01

    冰雪夜,我把自己烧成一团火温暖你

    很多人喜欢满眼绿意的春色,恣意流汗的夏天,层林尽染的秋天。因冬天总是天色阴沉,显得较为单调,故而往往不受人们欢迎。但我,恰恰喜欢这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世界!

  • 25

    2018.01

    杨晓军:切实扛牢抓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县市党委在党的组织架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位置,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枢纽环节,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抓牢主体责任这个 “牛鼻子”, 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打好“持久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 24

    2018.01

    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铁军

    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中,纪检监察机关承载了更加重大的职责使命,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建设好铁军队伍,使打铁的人成为铁打的人,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 16

    2018.01

    增强“八大本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八大本领”是我们干事创业、成就梦想的动力源泉,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凝聚发展的共识和力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02

    2018.01

    2018,让我们以奋斗的姿态出发!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2018年已经启航,要实现我们的梦想,必须以奋斗的姿态出发——要保持清醒,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始终保持方向定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一个“实”字干到底,永远奋斗!

  • 20

    2017.12

    为官慎微,方能清廉永驻

    “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坚持不懈自我完善,持之以恒提升自我,为官当要有“莲”一样的高洁品质。为官慎微,方能清廉永驻。作为党和人民的公仆,要时刻将国家和人民装在自己的心间,要勇敢地让“下不为例”变为“绝不可为”,抵制“糖衣炮弹”于党法国纪之外,要知道“不矜细行”,终将走上违法犯罪路途;“放纵自我”,终至“欲壑难填”锒铛入狱。

  • 19

    2017.12

    敢于向“私车公养”亮剑

    要预防和遏制这种“车轮上的腐败”,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抓早抓小,抓实抓细,下猛药,出重拳,治“顽疾”。

  • 19

    2017.12

    狠刹“四风”,以基层为基石

    “打铁还须自身硬”,基层人员是最深入人民群众的一支队伍,自身“硬”不“硬”,作风廉不廉洁,展现给群众的是最直观的党内作风形象,基层工作狠刹“四风”是一场长久攻坚的战争,一刻也不能松懈,不能停歇。

  • 18

    2017.12

    思想境界的提升岂能靠“恶补”

    思想境界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下大力气狠抓不懈,营造沉心学习的好氛围,而这却是“恶补”补不来的。我们只要把抓学习、促成效、强作风的各个环节抓细、抓实、抓到位,我们干事创业必定会更加动力十足,取得更多更大的胜利,赢得人民群众全身心的尊重和支持。

  • 18

    2017.12

    过“廉”节必须抓好节点

    只有抓好节点,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厚植党的根基。

  • 18

    2017.12

    反腐要既治“肘腋之患”又除“疥癣之疾”

    作之于细,累之成风。党员干部都廉洁清正,作风务实,政治生态将变得清朗。

  • 17

    2017.12

    临澧县惩治“微腐败”巡察无禁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临澧县纪委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到遏制“雁过拔毛”的陋习,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与获得感。

  • 17

    2017.12

    世上何来后悔药?

    落马官员逐步堕落的“罪之源”警示我们,世上没有后悔药,任何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均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严守自己底线,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 15

    2017.12

    勿使“小节”累“大德”

    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久久为功,抓“小节”促“大德”,除对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外,还应完善相关制度的脚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私生活的监督,使明察暗访干部工作、生活作风成工作常态。把“德”的培养和锻炼放在首要地位,坚持“德是才之本”的用人导向,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全面提干部队伍素质。

  • 12

    2017.12

    厕所,那不解之缘

    我对厕所第一次深刻感受,是七八岁,得了阿米巴痢疾那阵。上呕下泄,来势汹汹,娘只好带着我,走十几里山路看区医院(区介于县和公社)。医院住的大多是乡下重病患者,自然没多少讲究。比如厕所,几片瓦、几块红砖随意垒成。横七竖八地摆着、堆着、堵着,那东西的气味,就像海鲜沾着芥茉膏,时时冲天钻鼻。这是蚊蝇乱舞的世界,你排着队进去,也没个立足点。我半个钟就要释放一次,与其说如厕,不如说坐牢。

  • 12

    2017.12

  • 12

    2017.12

    以高尚的品格作为自律精神的基石

    廉洁是一种品格,自律是一种精神。我们党员干部必须以强大的精神来衬托起自身的品格,以高尚的品格作为自律精神的基石。

  • 12

    2017.12

    黄金在天空舞蹈——我看王奇志的花鸟画

    “黄金在天空舞蹈”的后一句诗是:“命令我放声高歌”,在艺术的原野上,浩渺的天空下,王奇志正以他手中的画笔,划出独特的声线,放声高歌。

  • 11

    2017.12

    搞清楚“为何创新”很重要

    创新并非易事,绝不是喊喊口号、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创新带来的无尽动力,但更要清醒地认识“为何创新”,有的放矢才能大有作为。想必,这样的创新才是基层干部群众乐于看到并接受的吧。

  • 07

    2017.12

    需要调研之风,但不能调研成“疯”

    调研关乎于党风政风、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切不可沦为“假把式”。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作为、勇于实践,让“优质”调研成为好风尚,形成推进工作、服务群众、推进改革的硬抓手,努力让我们发展的后劲更足、群众的生活更幸福。

  • 30

    2017.11

    看“大写意”陶瓷艺术如何诠释“大国工匠”

    事实上,在“五彩醴陵”深处,还隐藏着许许多多像李跃进大师一样的“隐士”,他们用专注和情怀,始终不忘初心,坚定地诠释着“大国工匠”的定义。总之,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与艺术实践,不断传承与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今天进一步去探访、寻觅、发现……

  • 24

    2017.11

    官廉者必养胆气

    修养胆气需要有坚定的立场和信念,要“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贫”。只有党性强,才能骨头硬,正气足,脊梁直。

  • 20

    2017.11

    莫让“腐败”成为人民幸福的软肋

    民不容贪,法不护腐。纪检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腐败;以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燕子垒窝的韧劲惩治腐败,就一定能为人民的幸福保驾护航。

  • 17

    2017.11

    让监督的腰杆挺起挺直

    蹑手蹑脚,不是真正的监督;心虚气短,也当不了监督者。让监督腰杆挺起来、直起来、硬起来,监督才会越亮堂,正气才会更充盈。

  • 17

    2017.11

    走出脱贫攻坚工作的“雾区”

     民生是最终的追求,而扶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在脱贫路上,要避免弄虚作假,坚决防止出现“数字脱贫”和“被脱贫”现象,要走出“雾区”,还脱贫攻坚真面貌,夺取真正的胜利。

  • 15

    2017.11

    勇做全面从严治党的笃行者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承诺,也是我党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宣告。这份承诺响当当、沉甸甸。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口号,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的,作为纪检干部,如何践行呢?在笔者看来,纪检干部就要重实干、敢担当、守规矩,勇做全面从严治党的笃行者。

  • 11

    2017.11

    【学思践悟十九大】打通十九大精神进基层“最后一公里”

    日前,中共中央做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会议强调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全体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面对全国各地迅速掀起的学习热潮,如何打通十九大“党音”进入农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 10

    2017.11

    【学思践悟十九大】精神宣讲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

    宣讲十九大精神,“上接天气”,解读权威,方向不偏;“下接地气”,通俗易懂,突出成效。当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宣讲才算是成功的。如今,各地都在宣讲十九大精神,不妨在“上接天气,下接地气”方面,多做一些思考,多下一些功夫。

  • 10

    2017.11

    【学思践悟十九大】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

    与此同时,全体党员干部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领会“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方能做到自身硬。

  • 09

    2017.11

    成语新解:堪称保密典范的“卖李钻核”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王戎卖李钻核,就是保护核心机密,就是永葆核心竞争力,不使“后人复哀”。

  • 08

    2017.11

    “潜规则”应成“纠四风治陋习”监督重点

    封死不当操作的漏洞。这样才能让“潜规则”无法立足,无人问津。真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环境。

  • 06

    2017.11

    “气象一新”难掩腐化堕落

     古人云:“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作为人民公仆,身上担负着执纪监督问责的神圣职责,应该要以身作则,恪守党纪党规,净化心灵家园,引导清廉人生;更应该要崇廉尚洁,弘扬廉洁文化,鞭笞腐败现象,共同建设廉洁湖南。

  • 06

    2017.11

    【学思践悟十九大】“打铁”须做到的“变”与“不变”

    只有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从制度上防范和惩治腐败,把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时代的宏伟蓝图。

  • 01

    2017.11

    让清廉成为青年干部成长的“压舱石”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当今,我国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是青年干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大展宏图的大好时候。

  • 27

    2017.10

    谨防干部“手足口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管住自己,慎独慎微,才能以坚实的脚步走好人生之路。

  • 26

    2017.10

    “派驻纪检组”要最大化发挥派驻的优势

    派驻到位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如何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组对监督单位“探头”作用,履行“常驻巡察组”的职能才是派驻改革的关键一步。派驻纪检组派的权威要得到最大发挥,离不开市纪委机关纪检监察室为派驻纪检组发挥派的权威提供保证,要让派驻纪检组感受到背后有强的的支撑力量。

  • 26

    2017.10

  • 26

    2017.10

    纪检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全党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搞好党的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党的纪检干部,身上承担着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承载着新时期党的殷切期望,要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搞好保障,就要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要求来武装自己,用十八般武艺来提升自己,真正做到“打铁自身硬”。

  • 25

    2017.10

    乡镇纪委监督执纪应坚持“三不”

    如果说纪检系统是一颗树,那么乡镇纪委就是这棵树的根系;如果将纪检系统比作一个人,那么乡镇纪委就是这个人的神经末梢。只有乡镇纪委积极工作、遵纪运行,树才茂盛,人才健康,很多矛盾问题才能实现不出村、不出乡镇。而乡镇纪委要想真正挑起监督执纪的重担,就必须坚持做到“三不”,即“不惑于情”“不迫于权”“不恐于恶”。

  • 25

    2017.10

  • 24

    2017.10

    艺术精准 铸造感动

    电影《十八洞村》也是一部主旋律题材作品,位于湖南湘西花垣县的十八洞村是全国精准扶贫的典型。因此,我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观看了这部影片,但观后的结果是让我震撼,于是有了这篇真言实语,以表达我对创造这部剧的艺术家由衷的敬畏。

  • 24

    2017.10

    聚焦精准扶贫 回应时代关切

    影片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视察和提出“精准扶贫”的湘西十八洞村实景拍摄,以当地扶贫脱困的故事为载体,与十九大报告“脱真贫、真脱贫”、“美丽中国”等关键词和论述相互印证,对精准扶贫作了生动鲜活的艺术记录。

  • 23

    2017.10

    做好扶贫工作须有一股“锲而不舍”

    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想要打赢这场硬仗,需要许多人的努力”。在扶贫攻坚的工作中,各组织和干部一定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用干部的辛苦换群众的幸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

    2017.10

  • 20

    2017.10

    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发改工作上台阶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导发展改革各项工作

  • 18

    2017.10

    怎样实现新时代残疾人心中的“中国梦”

    “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宣传让所有残疾人群体真正的了解且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

编辑团队:
王小杨、张广蓉、姜媚、陈晓丹、李意一

评论文章投稿:
ldhn@rednet.cn

理论文章投稿:
theory@red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