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评中国丨从“十四五”看湖南的“稳”与“进”

来源:红网 作者:吕金艺 编辑:李意一 2025-10-22 12:58:57
时刻新闻
—分享—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吕金艺

翻看湖南“十四五”发展答卷,一组组跃升的数据、一个个突破的成果,既体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彰显了其立足自身定位、务实推进发展的奋进姿态。

湖南发展的坚实底气,源于经济总量增长与发展质量提升的同步推进。“十四五”期间,湖南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人均GDP实现稳定增长,同时创新驱动的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技术创新成果均大幅提升,摆脱了对规模扩张的单一依赖。更为关键的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效益提升、民间投资活跃、消费拉动作用增强,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在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上,湖南将长株潭一体化作为破解之道,从“物理联通”向“功能融合”进阶,有效缩小了省内不同区域的发展差距,为中西部地区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模式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产业竞争力是湖南发展的核心支撑,而“制造强省”建设则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从中国每生产10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就有9台“湖南造”,到电力机车、特高压设备占据全球市场第一;从北斗产业全国市场份额从不到3%增长至10.6%,到5家湘企跻身全球工程机械50强,湖南制造业的优势既体现在传统优势产业的持续领跑,也表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精准布局,是“万千百”工程等政策的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和有力保障。同时,主动布局新能源汽车、信创等新兴领域,实现了产业发展的“换道超车”,进一步巩固了在产业链中的主动权。

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民生福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成果。在民生保障的具体实践中,湖南聚焦“一老一小”、教育、医疗、交通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通过持续实施“十大民生实事”等具体举措,补齐民生短板。交通网络升级、农村物流覆盖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公共服务的优化,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品质,也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的实际利益。当“背着双肩包来湖南创业”成为热潮,当“身在湖南,办事不难”成为共识,发展的成果便真正转化为了群众口中的“好日子”。

湖南的发展不仅有“量”的跨越、“质”的提升,更有“势”的积蓄。这种全方位的发展突破,不仅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充足动能,也在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绿色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部实践”提供有力支撑。面向“十五五”新征程,湖南将持续巩固发展基础、释放发展活力,努力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为宏伟实景。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吕金艺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65/1536746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