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评中国丨更重视投资于人绘就“十五五”幸福图景

来源:红网 作者:殷建光 编辑:李意一 2025-10-29 12:44:28
时刻新闻
—分享—

2025年5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对“荆楚”人形机器人进行搬运测试。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殷建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一表述延续并深化了“投资于人”的理念,强调对人的价值的珍视与潜能的激发。“投资于人”成为“十五五”规划的一大主线,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根本动力。

“投资于人”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的必然逻辑。一方面,我国已完成大规模“物的积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50万亿元,电站、铁路、楼宇等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为经济发展筑牢了物质根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的素质、能力与活力,已成为决定发展质量的核心变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必须把‘钱’特别是政府资金更好地用在发展紧要处,花在群众生活上”,商务部提出的“中国人经济”理念,更直指发展的本质。经济增长终究是为了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反哺经济增长。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今天,“投资于人”既是顺应发展规律的选择,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当人口结构、产业形态、竞争态势发生深刻变化,唯有通过提升人的能力、保障人的权益、激发人的创造力,才能突破资源约束、跨越发展瓶颈。这种从“物”到“人”的重心转移,彰显了发展理念的成熟,更让“十五五”的发展路径充满温度。

《建议》对“投资于人”的部署,呈现出覆盖全生命周期、兼顾多元需求的系统性特征。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以优化人口结构,到加大教育、职业培训投资以提升人口质量;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这些举措环环相扣,既解决当下的民生痛点,又培育未来的发展动能,构成了“投资于人”的完整链条。

“投资于人”并非单纯的民生投入,而是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双向动能,形成需求端拉动消费、供给端激发创新的双轮共振。在需求端,教育、医疗、康养等支出直接构成消费需求,14亿多人口的庞大基数,哪怕1%的需求增量都意味着千万级的消费潜力。在供给端,人的能力提升直接转化为效率优势与创新优势,尤其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兴领域。通过“投资于人”,优化教育结构、强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培育出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智力队伍。当每个人的潜能被充分激发,当创新活力在各行各业奔涌,中国经济必将获得更强劲、更持久的增长动能,而这种动能,终将转化为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投资于人,本质上是投资中国的未来。当“物的升级”与“人的进步”双向奔赴,“十五五”规划描绘的蓝图必将照进现实。它不仅指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指向人民的高品质生活;不仅追求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更追求每个个体的绽放。这样的未来,值得我们满怀憧憬,更值得我们携手奋斗。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殷建光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63/153884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