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评中国丨全民健康,当以“家”为起点深耕细作

来源:红网 作者:李煜民 编辑:李意一 2025-09-04 11:09:22
时刻新闻
—分享—

□李煜民

当控盐勺取代了随手撒盐的习惯,当亲子跑步成为周末的新仪式,健康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悄然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而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将主题定为“筑牢家庭健康基石”,精准把握住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路径——这不是宏大体系的单向推动,而是无数家庭的微小行动汇聚成的磅礴合力,是每个家庭用日常选择共同书写的健康答卷。

家庭对个人健康行为的塑造力,远超个体的自我约束。数据显示,中国居民钠摄入约80%来自家庭厨房,这凸显了家庭烹饪在健康选择中的核心地位,家庭的“环境惯性”往往在无声中带动成员做出改变,形成更易坚持的健康节奏。如河南沁阳推行“家庭健康公约”行动,约定每周至少3次共同运动、尝试一道新的低盐健康菜肴、设立一个无烟日、计划一次家庭体检。正是通过激活家庭内部的协同力量,让健康行为变得更自然、更持久。相较于单纯呼吁个人自律,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干预,往往成本更低、效果也更显著。

然而在以往的健康推广中,我们往往陷入“重硬件、轻内核”的误区,忽略了家庭才是健康行为落地的“最后一米”。天津等地扩建健康主题公园、增设健身设施,虽为公众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但若没有家庭的主动参与和使用,这些设施也难以完全释放其价值。家庭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承担着将健康认知转化为切实行为的关键功能。只有将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宣传与家庭的实践相结合,健康理念才能真正生根发芽。

推动家庭健康,不能仅停留在倡议层面,更需建立“责任共担”的机制。除了“9·15”中国减盐周、社会推广“三减”外卖这类外部支持,家庭内部也应形成健康规划机制。例如共同采购食材、制定运动计划、彼此监督鼓励等,让健康不再是外在的“任务”,而逐渐演变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更深层次来看,家庭健康不仅关乎单个家庭的幸福,更能重构全民健康的“生态链条”,形成辐射全社会的健康影响力。一个家庭的健康习惯,会通过社区交往、家校互动逐渐向外扩散,形成“以家带动社区、以社区影响社会”的健康传导机制。而健康观念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则是全民健康最稳定、最持久的基石。

说到底,健康中国的蓝图,最终要落在每一个家庭的厨房、每一处客厅、每一条步道中,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行动共同绘就。从家庭入手深耕健康,绝非“小题大做”的过度聚焦。唯有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健康的“培育皿”,让健康习惯在亲情的滋养中萌芽、生长,健康理念才能真正扎根人心,健康行为才能内化为生活本能,从而实现从一家之康到一国之力的愿景。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李煜民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95/152535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