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慧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回溯十四年抗战岁月,宛如打开一幅用无数先烈热血与生命绘就的历史长卷,伟大的抗战精神于其间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它仿若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深深烙印在民族记忆的苍穹之上,更是新时代我们逐梦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之源。
伟大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杨靖宇“腹中满是草根却宁死不屈”,似傲雪寒梅,以不屈的风骨诠释着对祖国的赤诚;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如巍峨高山,用壮烈的牺牲捍卫着民族的尊严。正是无数中华儿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交织,凝聚起抵御外侮的磅礴伟力。今日,爱国情怀化作每个岗位的不懈奋斗。科研工作者们焚膏继晷、潜心钻研,突破技术壁垒。“天问一号”科研团队面对无数技术难题,不畏困难,成功实现火星探测,让中国在宇宙探索领域迈出坚实步伐。这种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进步的行动,正是对爱国情怀的生动诠释。
伟大抗战精神,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抗战中,狼牙山五壮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降,纵身跳下悬崖,展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在新时代,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华为公司坚守自主创新的道路,绝不向霸权低头。其团队日夜研发,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推出鸿蒙系统等,彰显了中国企业的骨气。这种在困境中坚守、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正是民族气节在新时代的延续。
伟大抗战精神,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115师临危受命,在平型关展开阻击。面对数倍兵力和装备精良的敌军,八路军将士凭借简陋武器和钢铁意志,奋勇拼杀。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扶贫干部同样展现出这种英雄气概。他们深入贫困地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贫困状况,没有退缩。黄文秀同志放弃城市的优渥生活,回到家乡投身扶贫事业,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献出了宝贵生命。正是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助力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伟大抗战精神,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在“百团大战”中,面对日军的疯狂反扑和残酷“扫荡”,我军将士以简陋装备与敌人展开多轮激战。战役持续4个多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最终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战信心。中国人民凭借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点亮了民族希望之光。今天,虽远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然而改革发展的“硬骨头”、风险挑战的“暗礁险滩”,依旧如拦路虎般横亘在前行道路上。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的众志成城,似钢铁长城般坚不可摧,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时的攻坚克难,如逆水行舟般勇往直前。正是这份“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中稳如泰山、砥砺奋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精神,是永恒的传家宝。伟大抗战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承载着先辈的期许,传递着时代的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唯有传承好这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生活的每一寸时光。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陈小慧
编辑:张广蓉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94/1524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