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会场外景。
□吕金艺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这是中国第五次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也是该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天津,作为连接内外的重要节点城市,天津凭借独特区位优势与开放包容精神,早已在上合组织国家的交往中,写下诸多合作共赢的篇章。
天津的开放活力,首先扎根于其枢纽地位。天津港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码头昼夜不息的繁忙景象,正是中国与全球深度联结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技术创新正不断赋能港口发展。自动化岸桥、蓝色智能拖车等设备广泛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落地引航智控中心,不仅能承接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作业,更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运营,这种效率与吞吐量的双重提升,不断刷新着中国开放的“速度”与“广度”。依托港口优势,从这里出发的中欧班列最快20天可抵达欧洲,直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海铁联运中亚班列更常态化运行,这些物流通道如同“钢铁纽带”,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贸易往来筑牢根基。
如果说港口是天津开放的“硬件支撑”,制度创新便是其“软件内核”。10年前,中国北方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天津落地,如今已成长为集开放与创新于一体的“六边形战士”。通过整合政府、协会、机构多方资源,天津自贸区为企业提供100多项全链条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安全拓展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已推出686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49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这些成果不仅为本地企业营造了优质营商环境,更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为天津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合作中,天津的实践成果更显扎实。今年前7个月,天津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达53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占同期天津进出口总值的11.3%,成为天津外贸增长的重要支撑。合作不仅停留在贸易数据上,更向多领域深度延伸。在教育领域,天津创设的鲁班工坊已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建设了10个工坊,将中国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与世界共享,有效缓解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为青年发展创造新机遇;在科技领域,天津企业研发的智能滴灌系统,助力哈萨克斯坦缺水地区节水超50%,为巴基斯坦定制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实现灌溉与施肥的自动化、智能化,直接推动当地农业增产增收。
展望未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与上合组织合作深化的双重机遇,天津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港口的智能化水平,拓展国际航线与物流通道,巩固海陆枢纽地位;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以自贸区为支点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内外资企业落户;拓宽合作边界,推动与上合国家在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协同,让合作成果惠及更多群体。
上合之约,是成员国共赴未来的约定,天津之姿,是中国持续开放的生动缩影。期待这座渤海湾的城市,继续以开放为笔、包容为墨,书写更多“中国与世界同行”的故事,更期待上合组织成员国以此次峰会为契机,在互信互利中深化合作,在文明互鉴中携手前行,共同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乐章。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吕金艺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94/1524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