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北斗、思基层:一名选调生的峰会感悟与实干方向

来源:红网 作者:柳佩瑶 编辑:陈晓丹 2025-09-26 18:44:52
时刻新闻
—分享—

□柳佩瑶

9月24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我有幸在组织带领下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会场内,前沿科技浪潮奔涌,智慧城市蓝图恢宏,“北斗”系统等“国之重器”的应用展示令人心潮澎湃。作为一名身处基层的选调生,自己在仰望星空、感叹科技硬核的同时,目光不禁投向脚下的大地,思索着这些璀璨成果如何能穿越“最后一公里”,真正在田间地头、街巷阡陌间落地生根,惠及千家万户。这场“高大上”的峰会,于我而言,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行动校准。

观峰会见科技硬核,明晰基层治理新路径。峰会现场,人工智能、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技术的集中展示,勾勒出精细化、智能化治理的广阔前景。在应急通信展区,“星空地全能舱”能在地震导致基站瘫痪时,通过北斗短报文打通生命通道;在智慧城市板块,智慧交通可实时优化信号灯的配时,一块大屏实时显示着共享电单车的停放轨迹。这些场景打破了我对基层治理“靠经验、拼人力”的固有认知:原来北斗不是遥不可及的“高精尖”,而是能解决农村道路监测、社区应急响应等“家门口难题”的“金钥匙”。这些场景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它们为解决基层治理中长期存在的“人少事多”“数据孤岛”“响应迟滞”等痛点提供了全新的工具箱和方法论。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现代化绝非简单的流程修补或人员增派,而是要以科技为翼,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施策转变。作为工作在基层的选调生,我们既要看到峰会展示的技术成果,更要学会“技术翻译”——把北斗的定位、监测、通信能力,转化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精准方案”、农村环境整治的“智能工具”、应急保障的“安全防线”,让科技成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下基层找需求痛点,锚定技术落地切入点。从峰会的“科技盛宴”回到基层的现实土壤,强烈的对比促使我深入思考。基层有其独特的运行逻辑和现实约束:社区网格员仍靠“铁脚板”摸排信息,农业技术推广可能受限于农户对智能设备的接受度,部分基础数据采集尚停留在纸质表格阶段。技术的先进性与基层应用的适配性之间,存在着一道需要精心跨越的鸿沟。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将峰会上的技术方案生搬硬套,而必须沉下心去,找准基层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痛点。作为选调生,我们身处一线,最了解社情民意,不能做技术的“二传手”,而必须成为精准的“需求探测仪”和“场景架构师”,在宏伟愿景与微观现实之间,找到那些能撬动全局的关键支点。在需求的挖掘上要“沉下去”,倾听群众“未过滤”的呼声,在看似寻常的细节里,敏锐捕捉那些“沉默”的需求;在痛点的分析上要“钻进去”,实现从“表象观察”到“根源剖析”的深化,用“针灸式”的精准施策,避免“大动干戈”;在切入点的选择上要“落得实”,遵循“小切口、大实效”的原则,优先选择群众急难愁盼、技术匹配度高、示范效应强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只有让技术服务于人,让创新扎根于土,才能确保科技的星光真正照亮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抓实干促落地见效,深度融合科技与民生。仰望“北斗”指明方向,最终是为了脚踏实地前行。感悟最终要转化为实干,方向必须落实到行动。对于选调生而言,我们在推动科技与民生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应该扮演好几种角色。一是当好“翻译官”与“辅导员”,破解技术应用的“最初一公里”难题。要善于将晦涩的技术语言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通俗表达,通过现场演示、案例教学等直观方式,消除他们对新技术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确保技术工具不仅“送下去”,更能“用起来”;二是当好“协调员”与“集成者”,打通资源整合的“中梗阻”。要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的政策与资源,横向联系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也要向下整合基层的实际需求,搭建沟通桥梁,促进供需匹配;三是当好“先锋员”与“示范者”,打造可见可感的“样板间”。 与其全面铺开、贪大求全,不如集中力量,选取一两个群众期盼高、基础条件好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打造示范项目。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说话,让群众看到便利、得到实惠,才能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效应,为更大范围的推广积累经验、凝聚共识。要聚焦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一步一个脚印,将科技的动能转化为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的效能,真正让技术之光照亮并温暖寻常百姓家。

这届峰会落幕,但思考与实践永不停止。作为选调生,我们既要怀揣“望北斗”的远大志向,关注时代前沿,更要坚守“思基层”的为民初心,扎根实践沃土。唯有将峰会上汲取的智慧与能量,转化为服务基层、造福百姓的实际行动,在科技与民生之间架设坚实的桥梁,方能在新时代的基层画卷上,写下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实干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柳佩瑶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60/153148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