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南京站专场招聘活动现场。摄影/张珍
——“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南京站)系列评论之七
□姜一凡(南京师范大学)
金秋时节,秦淮河畔英才云集,湘江之滨诚意满怀。11月1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南京站专场招聘活动在南京大学启幕,400余家用人单位携近1.3万个优质岗位奔赴“金陵之约”,以政策红利、产业机遇和服务温度,向长三角高校学子发出最诚挚的邀请。这场跨越千里的人才牵手,既是湖南“七城联动”引才战略的关键一环,更是新时代区域人才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上海展览中心的初心启航,到北京大学的诚意推介,再到西安交大的创新对接,湖南引才团一路向西、向南,将“海纳百川、求贤若渴”的城市胸怀传递到全国重点高校集聚区。此次登陆南京,湖南延续“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真招实策”的引才理念,更针对长三角科教优势优化布局,让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精准咬合。
政策组合拳彰显引才决心,构筑人才发展“强磁场”。湖南深谙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此次推出的“四个组合”政策体系,从就业保障到创业扶持,形成全链条支持闭环。在岗位供给上,省属国企60%新增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2026年1200名选调生、1.1万名公务员招录中,九成职位向应届生敞开大门,让青年人才“入职有通道”;在创业支持上,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单次投资最高100万元,芙蓉人才计划给予10—30万元项目经费,创业担保贷款同比增长56.7%,让创新梦想“落地有支撑”;在服务保障上,孵化基地入驻“一网通办”、技能人才越级考评、“留湘来湘”线上服务平台,让人才发展“干事有舞台”。这种“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的精准施策,打破了地域壁垒,让“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湖南优势深入人心。
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对接,激活创新驱动“动力源”。南京作为长三角科创重镇,高校密集、科教底蕴深厚,南京大学等顶尖学府在工程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研优势,与湖南13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此次招聘中,160余家制造业企业提供4500余个岗位,32家上市公司及25家产业链龙头企业释放超2000个优质职位,近100家科技型企业拿出3000余个技术岗位,技术类岗位占比高达73.8%。中车时代新材等企业为博士研究生开出2.5万元以上月薪,646个博士后岗位覆盖重点科研领域,彰显了湖南对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与优厚待遇。这种“产业出题、人才答题”的匹配模式,既为湖南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注入智力活水,也为长三角学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做强一个产业”的多赢效应。
服务创新传递城市温度,打造人才集聚“生态圈”。湖南引才不止于“招进来”,更致力于“留下来”“发展好”。南京站活动现场设置的省情展示区、AI数智赋能体验、职业指导专区等八大功能区域,让学子全方位感受湖南的发展活力与人文魅力;9家优质创业孵化基地带来1520个创业工位,实现“落地即办公”的便利;“博士直通车”现场考核、投融资对接会精准匹配,让人才对接“少跑腿、高效率”。从上海站的省校合作签约,到北京站的“孝福利”人文关怀,再到南京站的产学研深度对接,湖南始终以“店小二”姿态做好人才服务,用细节温度筑牢人才归属感。这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理念,正是湖南人才吸引力持续攀升的核心密码。
人才流动见证发展活力,区域协同书写时代新篇。“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系列活动的持续推进,不仅是湖南破解人才瓶颈的战略举措,更是长三角与中部地区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生动实践。当南京大学的科研智慧遇上湖南的产业优势,当秦淮风月的灵秀之气融合湖湘文化的实干精神,必将催生更多创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湖南以政策为基、以产业为媒、以服务为桥,正构建起“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生态。相信这场跨越千里的人才之约,终将让更多青年人才在潇湘大地安身立命、成就梦想,让湖南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相关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姜一凡
编辑:孟婉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5/83/153997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