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评中国丨算力筑基未来:一场关乎国运与民生的“数字觉醒”

来源:红网 作者:杨诚谦 编辑:张广蓉 2025-08-27 18:25:26
时刻新闻
—分享—

□杨诚谦

2025中国算力大会于8月24日在山西大同落幕,这场大会掀起的不仅是技术参数的惊叹,更是一场关于“算力究竟为谁服务”的深层思考。当人们还在争论算力是“国之重器”还是“精英玩具”时,三个故事给出了答案:算力既是国家竞争的“战略武器”,更是民生幸福的“隐形守护者”。它正在书写一场关乎国运与民生的“数字觉醒”,其意义远超技术本身。

文化突围的背后,是科技自主的尊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特效震撼全球,但真正值得深思的,是贵州贵安超算中心支撑的250TB数据量——若用单机渲染需600年,而算力集群仅需数月。这不仅是技术奇迹,更是中国打破西方文化霸权的宣言。好莱坞曾用算力垄断筑起文化高墙,让中国电影长期困于“五毛特效”的嘲讽。如今,我们用自主算力让传统文化在数字世界中重生,让《哪吒》的“中国风”横扫票房。 当观众为银幕上的神魔大战欢呼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创造力,更是中国科技自主的尊严——没有算力自主,文化输出便是无根之木。 这岂非对“科技无国界”幻象的一记响亮耳光?算力在此刻,是文化自信的科技底气。

资源诅咒的突围,是发展理念的革命。山西大同,从“煤城”到“算城”的蜕变,绝非简单的产业更替。当32EFLOPS的算力规模点亮这座曾经的“黑金之城”,当绿色液冷技术让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08以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经济转型的成功,更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突破“资源诅咒”的缩影。 大同用算力证明:依赖矿产终将枯竭,唯有技术赋能才能永续。 这座城市的重生,撕开了资源型地区发展的固有剧本——算力给了传统城市第二次生命,它告诉所有依赖资源的城市:跳出“资源舒适区”,技术重塑基因,才能从“黑金”走向“绿智”。 这对全国上千个资源型城市而言,是警示,更是明灯——算力的光芒,照亮的不仅是服务器,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生之路。

算力即生命,技术温度在此刻具象化。当秒级诊断取代人工的3小时煎熬,当偏远患者也能享受顶级医疗智能,我们终于懂得:算力在医疗领域的突破,本质是健康公平的实践。 它撕开传统医疗体系的效率裂缝,将“生死时速”的抢救变为“精准高效的守护”。这岂非对“技术冰冷论”最有力的反驳?算力在此刻,是带着体温的希望——它让医学从“经验依赖”走向“数据+智能”驱动,让每个生命都拥有被科技守护的权利。

剥开算力的技术外壳,其本质是一场关乎国运与民生的“数字觉醒”:

于国,算力是“数字主权”的基石。从移动云算网大脑3.0到量子计算“五岳纪元”,技术突破背后是自主可控的突围。没有算力主权,数字经济便是“沙滩上的城堡”——芯片之痛,已刻骨铭心。算力的竞争,是未来国家命运的竞争。于民,算力是“生活革命”的引擎。算力每提升1%,背后是千万家庭的生计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 它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从娱乐到医疗,从工作到教育,算力正在重塑生活图景。于未来,算力是“文明刻度”的标尺。百年前铁路重塑经济版图,今日算力重构生存方式。它打破信息壁垒,让智慧普惠;重构产业基因,让传统重生;它改写生命定义,让健康公平可期。这何尝不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只是这次,中国不再是被动的跟随者,而是积极的引领者。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

“卡脖子”之痛犹在: 高端芯片自主化、算力生态协同、绿色能源瓶颈,这些挑战直指核心——没有核心技术突破,算力规模再大,也不过是“虚胖的巨人”。当大会展示前沿成果时,偏远地区的算力鸿沟依然存在。真正的“筑基”,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共享数字红利,而非少数精英的科技盛宴。

2025中国算力大会传递的不仅是技术参数,更是一个时代的呐喊:算力已从“国之重器”走向“民生必需”。 当我们谈论“算网筑基”,本质上是在为14亿人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信息高铁”。这条路上,有文化突围的荣耀,有城市重生的坚韧,更有生命守护的温暖。算力不仅是国力,更是民生;不仅是战略,更是希望。

中国算力的故事,不应止于技术参数,而应书写在千万人的笑脸上——当大同的矿工因算力获得新技能,当《哪吒》的特效让世界看见中国之美,这才是算力真正的价值。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全民战役”,因为它的成败,关乎国家兴衰,更关乎你我能否共享数字时代的阳光。

来源:红网

作者:杨诚谦

编辑:张广蓉

本文为理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2/61/152321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理论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