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论道训练营丨研读类写作,怎么读才不会走偏
2025-11-21 09:37:19 字号:

论道训练营丨研读类写作,怎么读才不会走偏

□南风天

11月17日至18日,我跟二组的同学们共同开展了“论道训练”的第二课——研读类写作。针对同学们学习和交流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分享。

这次研读类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先研究学习,再将心得体会汇于笔尖,落纸成章。课程开始前,我们对这次研读的内容进行界定,简单来说,这一次我们要研读的内容是党的创新理论。

那么对同学们来说,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读。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非常系统,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且深刻,到底要怎么研读才能得其要领?当然,在一节课上,我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选择一个方向进行速读。但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中,我的建议是既要系统掌握,也要有所侧重,既要读过往的,也要看最新的,既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也要读解读类文章。

第一,要读原著,再深入通读中品味思想的原汁原味。只有这样,才能原原本本地、完整、准确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

第二,要读最新的重要会议精神、重要活动讲话精神。例如,今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同学们应该紧跟时政热点,及时认真研读会议公报,整体掌握会议精神,甚至还可以关注其中的一些新提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就一些提法对比此前,看看有哪些变化,思考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

第三,要读权威媒体的解读类文章。对大家来说,读原著是打基础,但光读原著、读原文可能还未能真正理解其含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外脑”,例如“三报一刊”,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求是》杂志。这些权威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阐释最新精神,特别是邀请国内最顶级的相关专家学者开展深入解读,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更好研读、理解的工具。

研读之后是写作,但这种写作不应该是搬搬抄抄、复制粘贴,而是同学们在研读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心得体会。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务必要找到一个细小的切口,去开展深入的探讨。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举个例子,有的同学聚焦当前文旅产业发展这一主题,但是没有泛泛而谈,而是从文旅产业何以长远能发展这一切口切入,从文旅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人对本土文化认同、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本地以外的人提供了新的心灵栖息地等三个角度去探讨,并阐释清楚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就把这个小问题说得很明白、很生动。这就是精细化深入研读后的思考成果,有助于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这一现象。

另一位同学则分析了新技术在革命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应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个角度就是认真研究后产生的,很有意义,虽然文章不够成熟,但是是一个好选题。我们建议这位同学去开展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完全可以形成一份有价值的学术报告。

总之,研读类写作,重点在研究,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沉下心来,认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在学深悟透中真正掌握中国之治、中国之道。

来源:红网

作者:南风天

编辑:姜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