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投资100亿元的益阳万洋众创科技示范基地。
□彭海蓉(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份包含13项具体举措的文件,既是对当前民间投资困境的精准回应,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若干措施》围绕“破门”扩大准入、“架桥”打通堵点、“织网”强化保障三大方向系统发力,切实破解民间投资面临的现实难题,谱写民间资本发展的新篇章。
破除“玻璃门”,让民间资本迈得进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不断涌现,亟需更加灵活、更具创新力的资金与技术支撑。然而,民间资本在一些领域仍面临“玻璃门”“隐形墙”等准入障碍。
针对这一痛点,《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清理不合理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准入限制”,坚决取消招标投标领域对民营企业单独设置的不合理要求。这不仅是对不合理制度约束的主动松绑,更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实质性重塑。
以“高精尖”科研和创新领域为例,过去一些项目因规模、资质等门槛,将不少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挡在门外。如今,《若干措施》鼓励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为各类企业平等发放“入场券”,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携资入股,从过去的“陪跑者”转变为核心参与者。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向民间资本新推介项目3200余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元,让民企真正从“配角”变成“主角”,既能收获“真金白银”的发展红利,也能享有公平竞争的“阳光雨露”。
架构“连心桥”,让生产要素转得动
民间投资不仅需要准入许可,更依赖要素的高效流通。《若干措施》在“打通堵点”方面提出精准举措,涵盖电力并网、油气管网使用、中试平台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等多个环节,着力释放民间投资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活力,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以中试平台建设为例,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借助政策支持,成功对接专业中试基地,使生物新药从研发到生产有了“中间站”。这类平台为科研型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成果转化路径,提升了产品供给能力。这种“以大带小”的模式,既是政策引导下的科学决策,更展现了生产要素高效运转的良性生态,让民间投资的发展之道越走越宽。
织密“保障网”,让投资信心立得稳
“钱从哪来”始终是民营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若干措施》在强化保障方面推出一系列组合措施: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以及建立信贷“绿色通道”和REITs等创新融资渠道,为形成投融资良性循环注入新动能。
在新政策推动下,某科技型民营企业通过“绿色通道”申请贷款,仅用一周便获得300万元银行贷款,有效缓解了研发资金压力。《若干措施》的实施,展现了政府持续优化融资环境的决心,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推动民间投资从“单打独斗”走向“合力成林”。
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风向标”,也是推动创新的“主引擎”。《若干措施》的出台,是新征程上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一步,也是服务“十五五”规划的重要举措。通过“破门”“架桥”“织网”系统推进,民间投资的活力正充分释放,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奏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和谐奋进的崭新乐章。
来源:红网
作者:彭海蓉
编辑:唐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5/57/154291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