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好评中国丨一颗柚子,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密码
2025-11-12 10:11:41 字号:

好评中国丨一颗柚子,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密码

□江姝艳

金柚飘香满山野,产业焕发新生命。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考察,了解当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情况。自南福村发展金柚这一特色农业产业以来,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盖了柚子楼,买了柚子车”。

特色产业发展的根本在“扎根于土”,这不仅体现在客观意义上的“本土化”,更体现在深植于当地村民血脉中的“本土情”。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是具备了深扎一方水土的自然禀赋,另一方面是饱含了一方人民的地方情怀。

从客观环境来看,金柚的“甜蜜基因”离不开脚下这片酸性土壤的默默滋养,亚热带气候把饱满汁液与鲜爽口感点缀得恰到好处,而丘陵则赋予金柚“愈存愈醇”的后熟魅力,让它成为“放不坏的甜蜜”。大自然慷慨无声地雕琢着金柚的“硬实力”,而代代传承的种植智慧,则为其注入了绵长而温润的“软实力”。同时,从人文情怀来看,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印记。就如贵州的飞针走线、湘西沸腾茶汤所蕴含的敬意,都流淌在当地人的血脉中。而金柚也凝结着客家人对生活美好向往的憧憬与喜悦,深深融入客家人的生活轨迹里,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客家人迁徙定居的“安定果”,是客家人团圆佳节的“吉祥物”,更成为了客家人在外漂泊的“同心结”。

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持续生长”,这要求产业既要保持自身昂扬向上的内生动力,又要善于借助科技支持和政策帮扶的东风。特色产业发展的持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实事求是的因地制宜,二是与时俱进的外部赋能。

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推动产业进入快车道。当数字化与智慧化变革的浪潮涌来,面临生存考验的金柚产业被唤醒。承载着深厚“本土情”的金柚文化,也得以在新时代延续传承。梅州金柚以“品种优势”为笔,守住产业特色,乘“数智升级”之势,推动高效协同,完成从农作物到消费商品的华丽转身。广西来宾甘蔗产业的发展则以“技术突围”为破题之道,成功打开产业发展新局面。尽管方法不同,但是他们都充分地利用了科技带给农业特色产业的时代红利,让曾经藏在田间地头的土特产带着乡土的基因和科技的温度,以更加动人的姿态重新赢得时代的认可和喜爱。

另一方面,政策的支撑则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和各地政策的扶持也为金柚产业的持久发展撑起了遮风挡雨的庇护伞,让“越碌越有”的俗语成为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广东“千百十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政策,为金柚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政策的托举下,一条“柚子全身都是宝”的产业链正在蓬勃生长。柚子果肉的多种吃法、柚子皮的变废为宝和柚子主题的文旅活动,让柚子的价值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中得到最大化利用。

特色产业发展的实现在于“开花结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特色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是将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梅州金柚不是个例,湛江菠萝、茂名荔枝、眉县猕猴桃……一个个特色农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上。村民们生活水平节节攀升,脸上笑容愈发灿烂,心中期盼蒸蒸日上。这些可感可知的变化,是特色产业发展强大生命力的生动写照。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成果切切实实地转化为人民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些真切的变化,点燃的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推动的是特色产业发展的欣欣向荣,实现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图景。

“十四五”即将收官,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特色产业发展的落地生根,发展实践成果的满盈枝头,都在用行动和事实向人民印证,乡村振兴的诗意画卷,正徐徐展开至眼前。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江姝艳

编辑:李意一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