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四方联动筑牢年轻干部作风建设“四梁八柱”
2025-11-17 10:38:06 字号:

四方联动筑牢年轻干部作风建设“四梁八柱”

□刘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作风形象正是党和国家公信力的“直观窗口”。年轻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用人单位当好“引路人”、组织部门搭好“练兵场”、宣传部门建好“导航仪”、纪检监察部门织好“防护网”,四方同向发力、联动协作,定能真正培养出一批作风过硬、堪当时代大任的“青廉强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以“传帮带”深耕作风本领之基。作风养成非一日之功,本领提升需薪火接续相传。用人单位作为年轻干部成长的“第一课堂”,日常培养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着年轻干部作风养成的精准度。“传帮带”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优良传统,老一辈干部身上沉淀的,是经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与优良作风,这些特质从不是写在文件里的教条,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唯有通过“传帮带”的鲜活方式,才能真正传递给年轻干部。一方面,将作风培养纳入年轻干部“必修课”,搭建“师徒同岗实践、业务共练提升”的平台,通过“传”思想、“帮”方法、“带”作风,让年轻干部在群众信访接访、基层矛盾化解、重点项目推进等一线“跟着学、照着做、试着干”,在实战中褪去“书生气”、增添“泥土味”,逐步养成“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扎实作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工作方法。

以“成长桥”拓宽作风历练之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风的锤炼离不开实践沃土的滋养,本领的增长更需经“风吹、日晒、雨淋”的反复锻造。组织部门作为年轻干部成长路径的“规划师”与实践锻炼的“搭台者”,承担着统筹培养规划、精心设计培育方案、搭建实践平台、引领成长方向等重要职责,对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与能力提升,起到关键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一方面,主动把年轻干部放到急难险重的“吃劲岗位”淬炼:在乡村振兴一线褪去“机关腔”,学会“接地气”与群众打交道;在项目攻坚一线多啃“硬骨头”,练就敢担当、能扛事的“责任肩”;在纠纷化解一线多解“烦心事”,慢慢磨出耐性子、解难题的真本领。另一方面,建立年轻干部作风历练跟踪机制,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查实际成效、访群众评价”等方式,动态掌握年轻干部历练中的作风表现,建立“作风成长档案”,并将其作为后续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让“成长桥”真正成为年轻干部作风锻造的“大熔炉”。

以“风向标”凝聚作风建设之识。作风问题本质是政治问题,唯有把准政治方向,作风建设才能不偏航、不走样。宣传部门作为思想引导的“主阵地”,引导着年轻干部厘清“什么是好作风、为何要抓作风、怎样践行好作风”,在思想深处真正凝聚起作风建设的共识。一方面,将“政治过硬”作为年轻干部作风建设的“第一课程”,通过开展专题政治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政治能力专项辅导等活动,让年轻干部深刻认识到“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重要法宝”,自觉把“政治过硬”融入作风养成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把“群众满意”作为年轻干部作风建设的“永恒课题”,通过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找想促”等实践活动,挖掘选树身边的作风建设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年轻干部真切体会“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真谛,始终站稳群众立场。

以“防护网”筑牢作风纪律之堤。年轻干部正处于个人成长的“黄金期”,同时也处在作风纪律的“风险期”,稍有松懈便可能偏离正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纪律监督的“守门人”,既是划清纪律“硬边界”的“铁面监督员”,也是搭建成长“安全线”的“暖心守护者”,全程为年轻干部成长保驾护航。一方面,要严约束、正“航向”。紧盯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点,细化完善纪律监督清单,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行为坚持零容忍,严明执纪问责,又及时通报典型案例,以“硬杠杠”清晰界定作风边界,确保年轻干部成长不偏航、干事不脱轨。另一方面,要早提醒、护成长。聚焦年轻干部入职起步、岗位变动等关键节点,通过工作督查、生活观察、风险排查、谈心谈话等方式,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拦在“萌芽状态”,避免“青苗”因作风偏差长成“歪树”。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编辑:张广蓉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