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吕金艺
当天安门广场的“祝福祖国”花篮迎向朝阳,当千家万户的中秋月饼飘出醇香,国庆与中秋在时光里深情相拥。这穿越千年的文化情愫与七十余载的家国记忆交融共生,让山河焕彩更添暖意,让团圆时刻更具深意,在岁月长卷中写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生动注脚。
家国同庆的时刻,发展成就为节日写下最厚重的注脚。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站上130万亿元新台阶,5.0%的增长速度彰显发展韧性。公路成网、高铁飞驰、飞机翱翔,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3.3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3.2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这背后,是“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民生图景变为现实。从京津城际亦庄站开通让通勤路更便捷,到包银高铁惠银段为西部发展注入动力,钢铁脉络串联起城市与乡村,也串联起发展与希望。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智慧民航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这些成就既撑起了家国的脊梁,也铺就了团圆的坦途。
月圆人圆的期盼,在时代变迁中愈发真挚动人。中秋的团圆内核从未改变,但团圆的方式愈发多元。有人趁着高速免费自驾出游,在湖北团风的多彩旅游路上,既饱览山水又见证乡村振兴的活力;有人通过视频连线与远方亲人共赏明月,科技让“千里共婵娟”有了更鲜活的表达;在救助人员的帮助下实现跨越十余年的重逢,深圳救助站历经13年寻亲,终于在双节前将化乐高(化名)送回97岁母亲身边,颤抖的牵手让团圆有了最具体的模样。这些场景印证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家的呼唤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幸福与日俱增。故宫的月光下,传统月饼与文创产品相映成趣;直播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用镜头讲述中秋习俗,让古老文化走进年轻一代。从芙蓉镇的千年水韵,到武陵源的奇峰云海、岳阳楼景区的演出。各地的庆祝活动既延续着“祭月思亲”“爱国兴邦”的文化基因,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发展印记,让传统节日在传承中焕发活力。
山河锦绣,因国泰而民安;月圆情浓,因家聚而心暖。涌动的人潮,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秀美的湖光山色,共同勾勒出家国同频的生动图景。当97岁老人紧握儿子的手,当旅客在高铁上眺望山河,当民众在花坛前定格笑容,这些瞬间共同诠释着:国家的发展成就,是每个家庭团圆的坚实保障;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是祖国繁荣的生动注脚。
月光所照,皆是家国;目光所及,都是山河。在双节来临之际,愿我们既看见嫦娥奔月的浪漫,更读懂家国建设的艰辛;既珍惜月饼香甜的团圆,更铭记岁月静好来之不易。带着这份家国情怀继续前行,定能让锦绣山河永续华章,让团圆之花常开不败。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吕金艺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54/96/1533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