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供需匹配视角下“一核多元”精准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2025-09-25 10:34:32 字号:

供需匹配视角下“一核多元”精准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熊亮 唐甬梅

《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依据国际通用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则视为中度老龄化。据此可知,我国当前正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需求和养老产业不断扩大,完善养老供给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在社会养老服务的供给价值量等于养老服务需求价值量,且社会各组织部门比例协调的视角下,基于医疗、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个体差异化需求,构建以政府为核心,整合市场、社会资源的“一核多元”精准养老服务模式,是新时代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政府为核心,构建“一核多元”服务网络

供给决定需求。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基层服务创新,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供给,从基本生活照料到精神文化满足,养老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构建一个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组织融合多方面资源和力量,建立以政府为核心,市场、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服务网络。

构建“一核多元”服务网络,要以市场为主体,强化政府引导,重视社会互助共济,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要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加强老年健康促进,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活力。要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使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使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

以需求为导向,拉动服务迭代升级

需求反作用于供给。以“55后”“60后”为代表的“新老年群体”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对高品质养老服务的支付意愿增强,“医疗+养老”深度融合、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文旅康养热度上升。种种迹象显示,当前我国银发经济已进入“需求重构”的新阶段,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整体呈现“刚需扩容+消费升级”双重特征。市场也相应形成三大细分赛道:居家场景以智能监护设备为核心;社区场景则通过智慧平台整合医疗、餐饮资源;机构场景聚焦智能化改造,AI护理机器人、无感监测系统成为标配。

针对养老需求结构变化,养老服务迭代升级要在提升商品消费质量、拓展服务消费内容等方面着力。要因地制宜引入智慧化、信息化服务,针对老年人消费升级需求开展特色化服务项目。要同步推动养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在养老照护、助餐助浴助医、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等老年人急难愁盼的刚性需求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要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文娱旅游消费方面谋创新,积极培育产业供给,不断挖掘和满足老年群体差异化需求。

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推动“一核多元”养老服务精准落地

推动“一核多元”养老服务精准落地,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统筹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利用。依托乡镇(街道)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升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能力。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

推动“一核多元”养老服务精准落地,要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加快适老住宅建设,完善老年人床边、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整合周边场地设施等资源,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增强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等能力,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根据服务对象和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机构进行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分类改革,调整完善供给结构,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同时,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在政策体系、服务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加强疾病防控,促进医养结合;因地制宜扩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推动“一核多元”养老服务精准落地,要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三方协同机制。强化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监督管理,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发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政府主导作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完善社会化运营机制和扶持政策落实评价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发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强化社会互助共济功能,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统筹协调,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的社会支持养老服务格局,发挥养老服务社会参与作用。

推动“一核多元”养老服务精准落地,要强化有力有效的养老服务要素保障。根据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养老服务需求变化,逐步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比例或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安排,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大对养老服务支持力度,完善财政支持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规范养老服务领域职业设置,提高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信贷融资需求,大力发展养老金融。研究设立养老服务相关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供需匹配视角下“一核多元”精准养老服务模式研究(22B0192)阶段性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熊亮 唐甬梅

编辑:姜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