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竹梅
当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晨光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浪花遥相呼应,当苏南古镇的青石板与成渝双城的霓虹交相辉映,一场关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国务院批复的10个试点城市群,犹如镶嵌在神州大地上的十颗明珠,共同演绎着新时代要素自由流动的华美乐章。
改革“试验田”: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这场改革绝非简单的政策叠加,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10个试点地区占据全国四分之一经济总量,既有京津冀、长三角等传统经济重镇,也有长株潭、成渝等新兴增长极。这种“东部领航+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立体布局,恰似中国经济发展的“全息投影”,每个试点都是破解要素市场化难题的“密码锁”。以长株潭为例,三城相距不过30公里,却长期存在“行政藩篱”。要素市场化改革将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通道。当湘江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能快速在株洲动力谷转化,当岳麓山下的创业者能便捷获得深圳的创投资金,这种“化学反应”将催生令人惊叹的创新动能。
要素“自由港”:打破无形壁垒的破壁之战。改革的核心在于破解“要素流动梗阻症”。在传统体制下,土地指标像“紧箍咒”束缚着产业发展,人才流动遭遇“户籍围城”,资金配置存在“所有制歧视”。此次改革试点直指这些痛点,构建“要素超市”式的流通体系。福厦泉沿海走廊的实践颇具启示:通过建立跨区域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平台,厦门的“地票”可以支援泉州制造业扩张;通过人才评价互认机制,福州的工程师能无缝对接漳州石化项目。这种“要素无疆”的流通模式,正在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版图。
都市圈“协奏曲”:从竞争到共生的范式革命。6个城市群入选试点绝非偶然。当城市发展从“单打独斗”转向“集团作战”,要素市场化改革成为破解“大城市病”的良方。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廊坊的“职住平衡”探索,杭甬温的港口群协同调度机制,都在演绎着“1+1>2”的都市圈经济学。长株潭的改革更具标杆意义。三市已建立全国首个区域性征信联盟链,企业信用数据实现实时共享;正在筹建的“科创飞地”让长沙的实验室与湘潭的工厂直接对话。这种“制度创新+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正在书写中部崛起的新范式。
站在新的起点展望,这场改革试点承载着特殊使命。它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手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招”。当重庆的山城步道与上海的陆家嘴天际线共享同一套要素配置规则,当郑州的物流枢纽与海南的自贸港实现数据要素秒级传输,中国经济的韧性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改革永远在路上。这10个试点地区就像10艘“冲锋舟”,必将劈波斩浪,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航道。当要素的自由流动汇成浩荡江河,中国经济这片大海必将绽放更加绚烂的浪花!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竹梅
编辑:张广蓉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56/1527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