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超赛事场场爆满。
□管风 向珍艳
经历了两周的湘超激战,三湘大地的足球热情被一次次点燃。邵阳逆转湘潭,株洲3-2险胜衡阳,常德4-3险赢郴州,张家界与永州3-3对攻大战……每一场比赛都充满了悬念与惊喜。湘超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人们:这不仅是一场“草根秀”,更是中国足球从“金字塔尖”回归“根基土壤”的重要实践,重塑了最健康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选拔方式。
让足球回归“为热爱而战”的初心
职业联赛就像“金字塔”塔尖,而湘超之类的民间赛事则是塔基,没有坚实的塔基,塔尖也难以稳固。相比于专业性很强的国内外重大职业足球联赛,湘超没有职业联赛的光环,很多“草根球员”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足球训练,但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和拼劲,丝毫不输于任何职业球员。他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奋不顾身地滑铲、果断起脚射门、巧妙突破防守,用最纯粹的方式诠释着足球的魅力,点燃了足球的火种。
场场爆满的比赛现场、共同的乡土荣誉感,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湘超让足球精神重新扎根于大众。揭幕战中,长沙队配合默契,进攻如行云流水,防守则稳如磐石;岳阳队依靠扎实的防守和高效反击赢得胜利,展现了耐心与智慧;张家界与永州那场3-3的进球大战,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守,每一次进球都让观众热血沸腾……这种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正是体育最本真的价值所在。湘超让足球回归到“为热爱而战”的初心,而不是被商业利益或成绩压力绑架或左右。
湘湘文化与体育赛事的深度互动
湖湘文化的巧妙融入,让湘超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也成为一场文化盛宴。长沙主场的花鼓戏《浏阳河》,用地道的花鼓韵味为比赛增添了地方文化色彩;郴州赛场上演《当湘超遇上湘昆》,昆曲的柔美与足球的激情完美融合;张家界主场的茅古斯舞,再现了远古先民的农耕和运动场景;湘西的苗鼓表演与“破锋八刀”展示,将民族文化与竞技氛围融为一体。
赛场的方言呐喊,让乡情成为最动人的情感加油站,也让14个市州之间的体育竞赛成为14种地方文化百花齐放的秀场。当球迷用各具特色的方言助威,浓浓的家乡味充盈赛场。而场外各地的特色小吃,让观众们在观赛之余能够品尝到地道的湖南美食。这些温暖的设计,让湖南地域文化与体育赛事深度互动,成为活色生香的文体交流盛会。
体育选拔“从群众中来、到职业中去”
湘超作为湖南重要的群众体育赛事,开创了运动员选拔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准备此次比赛,各市州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足球队员,不限社会职业,只要符合规定均可加入,为所在地、各自家乡效力争光。
作为青训体系的突破性尝试,联赛也发布了一个特殊规定:每队中学生球员同时上场不少于3人。这一硬性要求创造了青少年球员在成人赛事中的新机会,让年轻球员在实战中快速成长。球队由中学生、大学生和社会球员按比例组成,形成了合理的年龄梯队:老球员用经验稳定局势;年轻球员带来冲劲与活力。主客场赛制让青少年提前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比赛压力;熔断机制则在比赛中,确保年轻球员的心理健康。
多元选拔的新机制新模式,不仅为湖南足球储备了人才,也为中国足球探索了一条“从群众中来、到职业中去”的新路径,为中国足球夯实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探索。
湘超比赛已经两周。从中观察可知,足球唯有回归群众运动的海洋,才能得到源头活水。湘超既是“草根足球”的狂欢,也是中国足球的新火种,它让足球回归热爱与纯粹,让体育精神在群众中重燃,让文化与竞技相互交融,也为人才选拔开辟新道路。在湖湘热土上,足球正在以最健康的方式向上成长、向下扎根。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向珍艳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53/1529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