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美航 文君
近日,从湖南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传来新消息,北斗技术赋能公务用车管理,通过搭建“互联网+监督”公务用车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对公车使用的高效、透明、可溯的精细化治理。
公务员用车管理“监管难、效率低、不透明”的问题一直存在,“车轮上的腐败”久禁不绝。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公职人员将公权力当成肆意挥霍的私器。二是缺乏有效的技术监管手段和严密的制度约束,使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揪出。三是违法成本低,让不少人不以为然。如今,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切入公务用车领域,实际上是聚焦作风顽疾,提高治理效能,严防公车“跑偏”。
北斗技术赋能,从源头上遏制了违规用车。监督管理平台给每辆公车加装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实现对车辆实时位置、行驶轨迹、油耗数据的全程监控,可自动识别“绕道办事”“公车私用”等违规行为并及时预警。截至目前,平台覆盖湖南省21469家各级党政机关单位,开通用户账号284877个,录入公务用车44030台,公车调度响应时间缩短,空驶率下降,各类违规用车投诉大幅减少。公务用车的痛点问题迎刃而解。
北斗规模应用,也提升了公车的管理效能。“互联网+监督”公务用车监督管理平台,抓实了公务车的日常使用、排班、调度及管理。根据车辆行驶轨迹、起始时间,可以核查车辆去向与实际任务是否吻合;车辆的里程油耗数据,可以与加油记录核对是否符合;查看有无派车记录,全面掌握公车实际情况,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防止“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违规情况发生。
“过去公车私用、虚报油费等‘车轮上的微腐败’时有发生,现在通过轨迹回放、油耗分析、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这些问题无处可藏。”许多基层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负责人对此深有感受。
从公务用车“监管难”到公务用车“透明化”,“互联网+监督”实现了公务用车管理的“五个看得见”:车辆状态看得见、行驶轨迹看得见、费用支出看得见、审批流程看得见、问题异常看得见。北斗技术不仅是“大国重器”,更让公车在阳光下奔跑,成为高效率的“反腐利器”。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肖美航 文君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theory.rednet.cn/content/646943/50/15285411.html